慎言

2019-11-25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哲学著作。十三卷。明王廷相撰。成书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撰者事迹参见“《王氏家藏集》”条)。
        《慎言》全书共十三章、四百零七章。体例仿《论语》,每篇取开头的前两字或三字为题,每篇又分若干章,是王廷相长期积累的读书笔记的汇编。他在《序》中说到书名的由来:“自知道以来,仰视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三十余年,言及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慎言就是只讲儒家之道。
        《五行》、《道体》等篇明确了元气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阐明元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且也是宇宙万物的本性或实体。“元气者,天地万物之总统。”是“造化之本”,“实有之物”。认为元气不象一般的事物有生有灭,是永恒的物质存在。指出元气虽有“散聚”但无“灭息”。气聚而成有形之万物,气散而归无形之“太虚”,元气“未尝息焉”。他用雨遇热变成蒸气,草木遇火变成烟的例子论证了物质不灭定律。在辨明“元气”的性质之后,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元气”产生天地万物的过程。即“元气”生阴阳,阴阳变化为水火,再变化为土,万物就是据水、火、土而生,认为动物和人乃至于各种制度都是自然界长期气化的产物。还认为天道、地道、人道等各种各样的“道”都是随着该事物的出现才产生,而作为天地万物的“宗统”,则只能是实的元气,而不是虚无的道。《道体》篇还对理气与道器的关系作出回答,强调“有形亦是气,无形亦是气,道寓其中矣。”及“气,物之原也;理,气之具(具备的性能)也;器,气之成也。”它将自己的观点与佛、道、“世儒”对立起来,强调气、器在道、理之先,而理、道则寓于气、器之中。文中对佛道二教以及“世儒”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君子》篇探讨了迷信思想泛滥的社会根源,认为“正道湮塞,邪说横行,多由于在上之势致之。”即都是统治者提倡的结果。文中例举出东汉谶讳迷信、五行灾异流行的事实说明宗教有神论产生和发展的缘由。
        《潜心》篇提出“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讨诸理而尤贵达于事”的治学方法。他重视“见闻”,更重视“思虑”。他说:“耳目之见闻,善用之足以广其心,不善用之适以狭其心。”认为只有在见闻的基础上,“积知之久”,充分发挥人的“思虑”作用,使“理可以会通,事可以类推,智可以旁解”,才能触类旁通,精天通地,达到至微至深的程度。在《见闻》中强调用客观事实加以检验,“事物之实核于见,信传闻者惑;事理之精契于思,凭记问者粗,事机之妙得于行,徒讲说者浅。”指出认识客观事物要付诸于行动的道理。
        总之,王廷相继承和发挥了张载的气—之论的思想,提出了“元气之上无物”的宇宙观,并以此为武器,在理气、道气等哲学问题上对宋明道佛等进行了批判,成为宋明和明清之际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理论环节。
        《慎言》一书有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刻本。后收入侯外庐等选编的《王廷相哲学选集》,一九五九年北京科学出版社排印本及一九六五年北京中华书局校补增订排印本。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