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隐侯集
诗文别集。二卷。南朝梁沈约撰。初刊于明崇祯间。
沈约,字休文。生于宋元嘉十八年(441年),卒于梁天监十二年(513年)。吴兴武康(今浙江武康县附近)人。刘宋时,任蔡兴宗记室,入朝为尚书度支郎,齐初为文惠太子长懋家令,后又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出为东阳太守。明帝萧鸾继位后,为五兵尚书、国子祭酒。萧衍建梁后,任尚书仆射、尚书令、太子少傅,封建昌县侯。死后谥隐,故世称“隐侯”。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信》、《宋世文章志》、《四声谱》等。
本集二卷,其中诗、文各一卷。诗卷包括赋、乐府、四言、五言、七言及联句等多种体裁。其诗内容较贫乏,但工整平稳,其五言诗成就较高,比较突出的是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离别哀伤之情的作品。前者如《早发定山》、《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游沈道士馆》及《石塘濑听猿》、《宿东园》等皆为优秀之作,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后者以《别范安成》情感深淳真挚,艺术技巧独特最为人称道:“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忽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后世不少名篇佳句皆由此化出。其组诗《怀旧》之一《伤谢脁》对杜甫颇多影响。另一组诗《八咏诗》体裁介于诗赋之间、其八个诗题本身又组合成一首五言诗:“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秋至愍衰草,寒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此组诗不仅文体具有特色,而且情韵兼备,时号绝唱。沈约虽为讲求声律的“永明体”创始人之一,但其声律过于严苛,他自己亦不能完全遵守,然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却为五言律诗的形成开辟了通途,其影响及于骈体文。清人沈德潜认为沈约虽不如鲍照、谢灵运,“然在萧梁之代,亦推大家,以边幅尚阔,词气尚厚,能存古诗一脉也”(《古诗源》);钟嵘《诗品》列之于中品,谓为“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思怨”,其工丽为“一时之选”。
其赋有写郊居闲情的《郊居赋》,有借物咏怀的《高松赋》等,总的来说成就不高。
沈约在当时文坛上颇负盛名,齐梁两朝的许多重要诏告皆出其手。除公文外,大量的论、碑、铭等亦皆足以表现其俊才博治。如《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文辞典雅,用事得体;《与徐勉书》自叙老态,生动形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擘,率计用小半分”,后世因此而有“沈郎腰瘦”一典。
沈约诗文数量极多,《梁书》、《南史》并作百卷,《隋书·经籍志》作一百零一卷,其中目次一卷。至宋代,大多亡佚,《直斋书录解题》谓沈约集十五卷,别集一卷。此十五卷本至明代亦不传。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沈隐侯集》只载诗文各一卷。清乾隆间刻本十六卷卷一至卷五为诗、赋,卷六至卷十为各种应用文,有阮元声评。近人郝立权有《沈休文诗注》四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末附集说考证。
沈约,字休文。生于宋元嘉十八年(441年),卒于梁天监十二年(513年)。吴兴武康(今浙江武康县附近)人。刘宋时,任蔡兴宗记室,入朝为尚书度支郎,齐初为文惠太子长懋家令,后又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出为东阳太守。明帝萧鸾继位后,为五兵尚书、国子祭酒。萧衍建梁后,任尚书仆射、尚书令、太子少傅,封建昌县侯。死后谥隐,故世称“隐侯”。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信》、《宋世文章志》、《四声谱》等。
本集二卷,其中诗、文各一卷。诗卷包括赋、乐府、四言、五言、七言及联句等多种体裁。其诗内容较贫乏,但工整平稳,其五言诗成就较高,比较突出的是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离别哀伤之情的作品。前者如《早发定山》、《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游沈道士馆》及《石塘濑听猿》、《宿东园》等皆为优秀之作,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后者以《别范安成》情感深淳真挚,艺术技巧独特最为人称道:“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忽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后世不少名篇佳句皆由此化出。其组诗《怀旧》之一《伤谢脁》对杜甫颇多影响。另一组诗《八咏诗》体裁介于诗赋之间、其八个诗题本身又组合成一首五言诗:“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秋至愍衰草,寒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此组诗不仅文体具有特色,而且情韵兼备,时号绝唱。沈约虽为讲求声律的“永明体”创始人之一,但其声律过于严苛,他自己亦不能完全遵守,然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却为五言律诗的形成开辟了通途,其影响及于骈体文。清人沈德潜认为沈约虽不如鲍照、谢灵运,“然在萧梁之代,亦推大家,以边幅尚阔,词气尚厚,能存古诗一脉也”(《古诗源》);钟嵘《诗品》列之于中品,谓为“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思怨”,其工丽为“一时之选”。
其赋有写郊居闲情的《郊居赋》,有借物咏怀的《高松赋》等,总的来说成就不高。
沈约在当时文坛上颇负盛名,齐梁两朝的许多重要诏告皆出其手。除公文外,大量的论、碑、铭等亦皆足以表现其俊才博治。如《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文辞典雅,用事得体;《与徐勉书》自叙老态,生动形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擘,率计用小半分”,后世因此而有“沈郎腰瘦”一典。
沈约诗文数量极多,《梁书》、《南史》并作百卷,《隋书·经籍志》作一百零一卷,其中目次一卷。至宋代,大多亡佚,《直斋书录解题》谓沈约集十五卷,别集一卷。此十五卷本至明代亦不传。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沈隐侯集》只载诗文各一卷。清乾隆间刻本十六卷卷一至卷五为诗、赋,卷六至卷十为各种应用文,有阮元声评。近人郝立权有《沈休文诗注》四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末附集说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