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2019-11-26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哲学著作。八卷。旧题列子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281年)后。
        列子,名御寇,又称圄寇或圉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郑国人。他的哲学体系来源于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他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的著述据《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八卷,是经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的。现仍存八篇,据考证为伪书,也非班固著录的原书。但伪中存真,保存了许多佚书的片断,是魏、晋时人所作,大概撰成于晋太康二年(281年)至晋建兴三年(315年)
        《列子》的篇目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卷。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每卷都包含有较深的哲学思想,而以《天瑞》、《力命》及《杨朱》三者为最。
        《天瑞》篇概括和总结了全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可看作是全书的主旨。内容涉及有:1.世间所有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变化是永恒的。在变化过程中,有形体将转化为无形体,而无形体也可转化为有形体。事物的存在必然要转化为消失。但由存在消失后,并不等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旧有状态,而是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性质。2.世界万物都是由无形产生的。由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称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时无气。“太初”时有气产生。“太始”时气产生形状。“太素”时,气产生了一些特性,但这些性质还没有发展到使气分离的程度,所以这些气是混沌的,即不显现,又无声音。天地本身和他们之间的阴阳二气均源于该种混沌之气。3.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论是天、地及圣人,无一例外。
        《黄帝》篇通过十九个故事的叙述,向人们言明了一个道理:人应该空静无为,专于养身之道,同时养性及进行思想修养,使人们的言行不脱离自然规律。
        《周穆王》篇用当时最高的人体科学理论来解释梦幻现象,以理于故事当中,颇具匠心。该篇把梦幻分为睡眠之梦和催眠之梦。目有所见,心有所思则夜有所梦。人体的健康状况不同也导致不同的梦幻。这些都属于睡眠之梦。而由人使用语言暗示,将客体进入幻觉状态的方式,称为“催眠术”。在“催眠术”下,客体的一切思绪将暴露无遗。
        《仲尼》篇是《黄帝》篇的映照篇,主要论述怎样由“道”去认识世界。自然界有其自己的运动规律,如果人不用“道”去研究、认识它,就会与大自然的意愿相反。另外,篇中还提出了“物极必反”的理论依据。
        《汤问》篇认为,事物无穷,空间无限。万物大、小相合,大包含小,小也包含大。各类事物在运动中相互依存并随时处于平衡状态。又由于世界之大,万物各异,因而人们不能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强中自有更强者。《愚公移山》告诫人们不要急功近利。《夸父追日》则告诫人们以理智处事、量力而行。
        《力命》篇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社会上的各个行业是人所能为的,但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人所不能为的。我们认识世界,不能只看到一时一事,应从中洞察其必然性和变化规律。善无善报、恶无恶报、贱贤贵愚、贫善富恶等事实,都是天理注定,非人之所为。
        按《杨朱》篇的定议,人生一事无非有两种追求:名、利。有利者无名,有名者无利。人的差异产生于生存,而生存又由于追求名利而感到劳心乏味。因而最好的办法是使身心快乐,不论你所追求的是名还是利,都要适可而止。《说符》篇中的“符”之概念为客观事物与主观愿望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论是个人命运还是国之兴亡,全在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和与知相适应的行为。人们应从偶然见必然,知微而见著,掌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使之为自己所用。
        《列子》每卷都有许多故事,将作者的处世哲学溶汇于寓言与神话当中,不但有很深的哲理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唐天宝元年(742年)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加封为“至德”号《冲虚至得真经》,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列子》注释考证本有晋人张湛、唐人卢重玄、唐殷敬顺及宋陈景元等本。重要的有清人汪继培的《湖海楼丛书》本,《道藏》四解本,《二十二子》本和《四部丛刊》本。今人杨伯峻著有《列子集解》一书,汇集吸收了各家之注,并着力于《列子》的考证,征引广博,颇有价值。该书于一九五八年由龙门联合书局印行,一九七九年由中华书局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