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

2022-06-17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思想著作。五卷。东汉荀悦撰。成书于东汉末年。
        荀悦,字仲豫,生于汉建和二年(148年),卒于建安十四年(209年)。颖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人。曾任侍中之职。荀悦少年好学,喜著述。灵帝时因宦官当权,托病隐居。建安初年,被辟召到曹操府,迁黄门侍郎,在献帝宫中侍讲,累迁秘书监、侍中。其间荀悦著有《申鉴》、《汉纪》等书。
        荀悦志在匡扶献帝。因曹操揽政,荀悦慨叹世风日下,大道不行,便把自己的一腔抱负和谋略,著述成书,题名《申鉴》。意为重申历史经验,供皇帝借鉴。
        《申鉴》全书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五篇。《政体》篇主要论述治国为政的根本原则与方法。提出“仁义为道之本,法教乃政之经。”并要求统治者在确定治国的方案时,一定要体察民风民情,要关心民众的好恶与哀乐,因为只要“君降其惠”,老百姓就会争着为国家出力。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上,荀悦主张儒家提出的德治之法,认为只有以道德治民,才能事半功倍,如果靠计谋去治民,那只能是劳而无功。因为荀悦认为,根据历史的经验,一国之主必须是大公无私的,否则,只要有一念之私,即会丧国。所以,荀悦认为,对于一个真正懂得治国之道的统治者来说,只要心存宽恕,行为正直,便足可治天下。《时事》篇主要论述了当时所宜实行的若干具体政策和制度。在政治上,要求君主守正避邪、刑德并用,同时要注意德不能讲虚名,刑不可太苛急;经济上,要求阻止土地兼并,限制豪民的田宅之数,禁止私相买卖;军事上,提出“民不知兵”是国之大患,只有设立专门的官员,掌握军事,向百姓讲习兵法,才能消祸于无形;学术上,认为自西汉以来,学者们各据一派,门户过深,且争论不休,因此应该广设“博士”之官,使各家各派得以会聚一所,互相讨论。另外,此篇还对刑法、官俸、祭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俗嫌》篇批评了世俗盛行的卜筮、禁忌、祈清、神仙方术、谶纬等宗教习俗,明确提出:方位干支吉凶之说不可凭,避疾厄之说不足信,黄白之术不足信,神仙长生之说,实为妄诞无稽。但是荀悦并不因此否认鬼神的存在,如他批评陈牺牲、列玉帛,设酒膳,以祈鬼神,只是形式主义的做法,但同时,他又提出,只有心诚,才能真正与神相交通。另外,荀悦还提出对于世俗的一些迷信做法,要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如黄白成仙之术,虽属荒谬,但不能否认它有一定的疗疾的功效;如对《纬书》,虽然是后世之人借孔子之名伪作的,但不一定非要禁止它,只要人君不听浮说、不信虚言就可以了。《杂言》上、下篇主要讨论了学习、修养、人性善恶、君臣职责和关系等问题。关于君臣关系,《杂言》上篇认为,致治之道既赖于君,亦赖于臣,只有为君者存公明之心,才能容纳贤臣,才能治好国家。并认为,人君难行的在于抑情欲以成功行,人臣难行的在于不贪利,不争斗,只有国之贤臣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为了维护大道,敢于违逆人君,所以人君要特别注意识别贤臣。《杂言》下篇在讨论人的学习和修养时,主要论述了人在修养时应注意的几条准则,首先应该谨言慎行,使精神清静,这样才能德平通道;其次是要一心为公,只有系心于公,才能不忧、不惑、不惧,才能知天命、明物理;再次是要知耻知足,只有知耻,才能向高尚的人学习,使自己接近于圣贤,只有知足,才能安于贫贱;等等。
        《申鉴》中的思想大多为应时而作,在理论上缺乏新的建树,故对后世的影响不是很大。
        明代的黄省曾对《申鉴》作了注释。《申鉴》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黄氏文始堂刊本,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及《诸子集成》本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