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

2024-11-24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亦称《太玄经》。仿《周易》体例而作的哲学著作。十卷。西汉杨雄撰。成书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
        杨雄,字子云。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卒于王莽天凤五年(18年)。蜀郡成都人。少壮之时,喜好辞赋。三十多岁时,自蜀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五音欣赏他的文采风雅,召为门下吏,通过五音的推荐,为汉成帝侍从官黄门侍郎。曾随汉成帝游甘泉、河东、秦岭等地,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受到成帝赏识。他一生未做大官,晚年便苦心研究哲理。由于当时解说《易经》的象数学盛行,同时杨雄曾师事于严遵(君平),深受《易经》象数学和严遵思辨哲学的影响,“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太玄》的体例是仿《周易》的形式写成的。它根据浑天说,太初历知识,运用阴阳、五行思想以占卜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太玄》的玄象为一、二、三画、相当于《周易》。卦象二画的阴阳;《太玄》的方、州、部、家四重玄位,相当于《周易》的六个爻位;《太玄》的一、二、三画相交错于方、州、部、家四重,为八十一首,相当于《周易》的六十四卦;每首都有九赞,共为七百二十九赞,相当于《周易》的三百八十四爻;首相当于《周易》的《象》,测相当于《周易》的《象辞》;《太玄》的《摛》、《莹》、《掜》、《图》、《告》相当于《周易》的《系辞》;《太玄》的《数》相当于《周易》的《说卦》;《太玄》的《冲》相当于《周易》的《序卦》; 《太玄》的《错》相当于《周易》的《杂卦》。这是一部难懂的书,而其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杨雄的《太玄》利用和改造了道家关于自然无为的思想以及《周易》关于“阴阳消息”的思想,建立了他的哲学体系。它认为它的学说体系最高范畴是玄。杨雄在《太玄》的解说部分《玄首》、《玄摛》、《玄文》等篇中提出一个关于天地生成的学说,以“玄”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说玄“其上也县(悬,系挂)天,下也沦渊,纤(细)也入岁(同秽,荒草,指琐小之物),广也包畛(音枕,田界)。”(《太玄·玄摛》是说玄是弥漫无限、无微不至、无所不包的东西。同时把玄指称为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的最高的道。并认为其是无形的、不可见的,但却包含了天下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玄原是天的颜色,以天的特点命名。一玄三分为天、地、人,天以高远幽隐、渺不可见为玄,地以广阔无垠、无形而生众形为玄,人以深不可测的思维作用为玄。玄虽无形而不可见,但却是诸神的魁首,天地万物之根源。书中曰,“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资陶虚无而生乎规,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开类,摛措阴阳而发气。”(《太玄·玄摛》)又,玄无所不在,任何人都离不开它。“仰而视之在乎上,俯而窥之在乎下,企而望之在乎前,弃而忘之在乎后,欲速则不能,默而得其所者,玄也。”(《太玄·玄摛》)对于“玄”,不能确定它的位置,看不见它的界限,摸不着它的基础,也搞不清它的功能,更不能了解它所以如此的原因。《太玄》还肯定了天是无为的,而又以天地为神明的思想,指出“夫天宙然示人神矣,夫地他然示人明也”,“天神而地灵”。(《太玄·玄摛》)与此相联系,而承认命,又不把一切事物都归结为命,只有完全不可避免的才是命。
        《太玄》以为世界上总是存在许多由玄分化出来的对立面,“出冥入冥,新故更代,阴阳迭循,清浊相废;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已用则贱,当时则贵;天文地质,不易厥位。”(《太玄·玄文》)又说“天地相对,日月相刿;山川相流,轻重相浮;阴阳相续,尊卑不相黩。”(《太玄·玄告》)在这些对立中,有些是相互转化的,彼此相互代替,也有的彼此不相转化。其中着重强调物极必反,并认为事物的转化要依赖一定的条件。运动与静止同存,运动使事物可以每日创造出过去未曾有的新东西,静止使事物每日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走向衰亡,也即一弃旧趋新的过程。《太玄》还认为一切事物均体现对立面之转化过程,提出事物变化都有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共有九个阶段,将一年分为九段称为九天。”一到九者,阴阳消息之计邪?”(《太玄·玄图》)这九段时间是阴阳由衰而盛,由盛而衰相互转化的九个阶段。书中也把人的社会活动分为九段,这九个阶段是一个祸福、贵贱相互转化的过程。曰:“故思心乎一,反复乎二,成意乎三,条畅乎四,著明乎五,极大乎六,败损乎七,剥落乎八,殄绝乎九。”(《太玄·玄图》)又曰:“夫一也者,思之微者也;四也者,福之资者也;七也者,祸之阶者也。三也者,思之崇者也;六也者,福之隆者也;九也者,祸之穷者也。……数多者见贵而实索,数少者见贱而实隢,息与消纠,贵与贱交。”(《太玄·玄图》)从一到九,也就是成败祸福转化公式,一些极为高贵的人,看起来很高贵,其实已经趋于衰败;而另一些身处贫贱的人,看起来很卑贱,其实前途远大。书中还提出事物在变化过程中的“因”“革”思想。以为,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因与革对立,又是事物变化所不可缺少的,就一年四季变化而言,春继冬而来,不是凭空出现的,这是“因”;但春与冬毕竟是两不同气节,春又是对冬之否定;这是“革”。即所谓“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太玄·玄莹》)《太玄》这种因革思想是对易传“革之时大矣哉”的发展。
        《太玄》是模仿《周易》的,凡《周易》的东西均一一加以仿效,并希望它像《周易》一样,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发生广泛的影响和作用。但由于其模仿的仅仅是《周易》的形式,而且在模仿过程中按此形式填塞内容,舍弃了《周易》得以保持自己活力的辩证法灵魂及其开放形式。故将其变成了本身既不具有新的知识,也不能容纳新的知识的固定而死板的“图式”。同时,《太玄》文字艰涩深奥,处处借用占卜形式,恍惚其辞,包含了神秘主义内容。然作为哲学,特别是关于《太玄》本文的解说,仍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杨雄把《太玄》抬高为囊括宇宙人事之根本大道的著作,用“玄”这一精神实体代替有意志的上帝,在当时有反神学目的论之意义。同时对谶纬和经学显然是一挑战,对桓谭、王充、张衡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对魏晋玄学影响深远,是继《老子指归》之后,两汉哲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一重要中间环节。
        《太玄》的版本主要有《太玄经》十卷,汉杨雄撰。宋刻本,明覆宋本,明嘉靖翻刻宋大字本,明万历郑朴刻本。皆为无注本。关于《太玄》的注释,比较重要的有晋代范望《太玄经解》明刊本,四部丛刊本。宋代司马光的《太玄经集注》清五柳居刊本、湖北刊本、四部备要本。明代叶子奇的《太玄本旨》明刊本,四库全书钞本。清代陈本礼的《太玄阐秘》清刊本。俞樾的《诸子评议》中有《太玄经平议》一卷。另有今人郑万耕的《太玄校释》,一九八九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