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

2023-06-25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又名《墨辩》。思想杂著。六篇。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前三世纪左右)。
        关于《墨经》的作者存有争论,一般认为《墨经》六篇都是后期墨家所作,但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为墨子亲著。
        《墨经》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其中《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教义之所在,故题名为《经》。“《经上》举名拟实,严定界说,以分析名相始也。《经下》破似立真,明为辩说,以遣除名相终也。《经下》旨趣,深于《经上》”(张纯一著《墨子集解》)。《经说上》、《经说下》分别是对《经上》、《经下》的说明和补充。
        《经上》由九十二条界说组成。如第一条说:“故,所得而后成也。”第五条说:“知,接也。”第六条说:“��,明也。”第八条说:“义,利也。”第二十二条说:“生,刑与知处也。”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说:“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第五十八条说:“圆,一中同长也。”
        《经下》包含八十一条不同种类的一般定理,每条都附有理由。例如,第八条说:“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第十六条说:“景不徙,说在改为。”第四十五条说:“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第四十七条说:“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
        《经说上》是由九十二段注释组成的。每段注释说明了《经上》九十二条界说中的一条。如第一段说明第一条界说,并把此条界说的首字引入说明中:“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第五段说明第五条界说:“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第六段说明第六条界说:“��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一些说明很简短,可另一些说明很长。
        《经说下》包含八十一段。每一段说明《经下》八十一条定理中的一条,并且是这条定理的“理由”。对《经下》第八条是这样说明的:“物或伤之,然也。见之,智也。告之,使智也。”对谈到记忆力(即“久”)的《经下》第四十五条是这样说明的:“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惟以五路知。久,不当以目见,若以火见。”《经下》第四十七条讲到以所取检验所知,其说明如下:“我有若视曰知。杂所知与所不知而问之,则必曰:是所知也;是所不知也。取之俱能之,是两知之也。”
        这四篇著作成为一组,里面有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和语法规则、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理论。除少数遗留至今的几何学专门著作(如《周髀算经》)和医学专门著作(如《黄帝内经》)外,这四篇著作是现在仅存的古代中国科学成就的证据。
        《大取》就其原文说,可能是《墨经》六篇中最难读的了。很明显,这是一篇不连贯的文章,有许多内容脱落了。“大取”的意思是利之中取大,表明墨家所取兼爱主义的最大原因乃为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起见。张子锐《墨子大取篇释义叙例》上讲“《大取》一篇系以阐扬墨家兼爱学说为主旨。篇内所援引之名学规律,不过藉以为学说之辩证,而实非论理学也。《兼爱》上、中、下三篇言兼爱,系就兼爱效果而论,义甚粗浅,《大取》篇言兼爱,系就兼爱原理立论,义极精深。”
        《小取》是整个《墨经》中最好读的,或许也是最有趣味的。张纯一《墨子集解》上讲“小对大言,以所取于既有者小,非所取于未有者大。且属谈辩之道,无关墨道之大也。然墨学正赖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汙隆。故凡墨者,莫不大取以为兼,小取以为别。别之为言辩也”。《小取》全篇分九节。第一节讲了逻辑的一般性质及作用。第二节为推论的五种方法下定义。这五种方法是效、譬、侔、援、推。第三节讨论了后四种方法运用中的危险和谬误。第四节讲到形式逻辑的五种困难。其中多数的困难是汉语的特点造成的。汉语既不为复数名词提供符号,也不区分名词总称和分称的用法。其余五节分别详细地说明了这种困难。
        《墨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文献和逻辑著作。它关于自然观、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理论,构成先秦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墨经》一书版本情况:《墨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篇》。晋代鲁胜曾以《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为《墨辩》作注。现在可见的只有鲁胜的《墨辩注叙》,保存在《晋书·鲁胜传》中。清代乾隆年间,毕沅、孙星衍、汪中、张惠言等纷纷为《墨子》作注。后来,孙诒让汇集毕沅以来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见解,辑成《墨子闲诂》一书,其中有对《墨经》的考订。近现代学者谭戒甫的《墨辩发微》、高亨的《墨经校诠》、沈有鼎的《墨经的逻辑学》等著作,对《墨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墨经》后收入《墨子》一书中。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