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 〔南朝》宋〕刘义庆
〔南朝·宋〕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
〔注释〕 都:总,竟。
王徽之,字子猷,王献之,字子敬,都是王羲之儿子,平时很友爱。
弟先兄卒,徽之闻讯既不悲,奔丧又不哭,后径入灵床,见献之生平所弹之琴,便有人琴俱亡之痛。琴其实还在,但因主人已亡,自己弹之又不协调,等于也亡了。
《世说新语》引《幽明录》,说徽之有背疾,所以献之病笃,平时不往来,闻其卒,便抚心悲惋,都不得一声,背即溃裂,一个多月后也逝世了。
魏晋尚自然,讲率真,不拘拘于世俗的礼制,这时睹物思人,至性至情便倾泄于此两语中。王戎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同篇又记羲之妻兄郗愔(嘉宾)闻其子郗超卒,不露悲戚,及往临殡,一恸几绝。也颇类似。更早的还有阮籍。《晋书》记阮籍性至孝,及母终,正与人围棋,欲决胜乃至。“既而饮酒,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将葬母,又于饮酒二斗后,吐血数升。这固然反映了他的真性情,却又过分了,故《世说新语》收在“任诞”篇。世俗的礼节固有虚伪无聊之处,其中也有人之常情,即是普通人应当共同接受的制约,如果走向极端,反使人感到诡诞。但徽之之哭献之,还是真实的、近人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