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无事省出入》 - 〔北宋〕苏轼
〔北宋〕苏轼
艾子曰:“田巴居于稷下,是三皇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辨无能穷之者。弟子禽滑厘辰出,逢嬖媪揖而问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辨也。媪有大疑,愿质于子。’滑厘曰:‘媪姑言之,可能折其理。’
“媪曰:‘马鬃生向上而短,马尾生向下而长,其故何也?’滑厘笑曰:‘此殆易晓事。马鬃上抢,势逆而强,故天使之短;马尾下垂,势顺而逊,故天使之长。’媪曰:‘然则人之发上抢,逆也,何以长?须下垂,顺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学未足以臻此,当归咨师。媪幸专留此,以须我还,其有以奉酬。’
“即入见田巴曰:‘适出,嬖媪问以鬃、尾长短,弟子以逆顺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滑厘曰:‘然则媪申之以须顺为短,发逆而长,则弟子无以对,愿先生折之。媪方坐门以俟,期以馀教诏之。’巴俯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无事也,省可出入!’”
——《艾子杂说》
〔注释〕 嬖:《说文》:“爱也。”《集韵》:“贱而得幸曰嬖。”于此处的“嬖媪”讲不大通。疑应是“躄”字。躄,《说文》作“”。有足而不能行也,即下肢瘫痪。“坐门以俟”亦略见其消息。今试取此义为说。 须:等待。 幸自:本自。省可:休要。皆宋人口语。
本篇出于《艾子杂说》。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有《艾子》一卷,注:“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说“未必然”,却没有提出怀疑东坡著作权的根据。今人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对此有所考辨,认为《艾子杂说》仍应是东坡所作,收入《佚文汇编》的附录中,今从之。
书中的艾子是虚构人物,写成为战国田齐的一个客卿。各篇所述,艾子或亲身参与其事,或仅旁观记叙,间有评论,或不评论,总蕴含一点妙理,写来滑稽冷隽,引人入胜。
本篇内容与结构,丰富而曲折。田巴,见《史记·鲁仲连列传》正义引《鲁仲连子》:“齐辩士田巴,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齐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在齐宣王时聚集了各家学派的众多“文学游说之士”,著名者“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展开“百家争鸣”。田巴自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他却被12岁的鲁仲连当面教训了一通:“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国亡在旦夕,先生奈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城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言!”批评他空言无益于国,惹人讨厌,还是闭了尊口的好。于是田巴曰:“谨闻命矣。”自此终身不复谈论。这里艾子又把这位雄辩家挖出来做靶子,叫他再出一次洋相。人真而事假,是这类游戏文章的一个特点。
事件首先由田巴的弟子禽滑厘引起。禽滑厘,曾师事孔门的子夏,又为墨子弟子,这里又派他充当田巴大弟子的脚色。信手拈来,给他改换门庭,俨然成为“‘弟子’专业户”,虽无深意,也能博人会心一笑。那天禽滑厘清晨出门,在门口便碰见一个风瘫的老婆子,向他提一个似乎不须费脑子便可解答的问题。不料如此这般的不消两个回合,禽君便吃了瘪,赶忙转身进去向师父讨救兵,想师父拿出智慧仓库里的一点边角料(馀教)就可以打发掉这个老婆子。如实诉明之后,田巴听了也傻了眼,低头想了许久,也只好交白卷。他叫着禽滑厘的排行道:“禽大禽大,你本来没有什么事,少出出进进!”
类似老太婆所提的问题,现在的相声传统段子《论叫唤》中也有。如甲说鹅鸭脖子长,所以会叫唤;乙说虾蟆没有脖子,为什么也会叫唤?甲说笛子是竹做的,身上有窟窿,所以能吹出声音;乙说筛子也是竹做的,浑身是窟窿,为什么吹不出声音?这样的反问,的确令人一下子难以回答。其实《墨子·小取篇》中,讲逻辑推理的方法时已经说明白:“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故“不可偏观”,即不能偏执一种方式来推断。如桃树的果子叫桃,棘树的果子却不叫棘(叫枣),“乃一是而一非者也”。如果不“察名实之理”,不具体分析,偏非照样套下去不可,就会陷入困境。而禽滑厘不明此理,被嬖媪的诡问逼得哑口无言。但本篇的妙处,不在于使你得到欣赏这种诘难的机智的“艺术享受”,而是在于,作者处处运用前后影照手法,表现人物心态、神情、处境的变化,随着事情的进展,闲闲写来,于不知不觉中呈现出高度的讽刺效果,回想更觉韵味悠长。
请看,被戴上“田巴之徒,得巴之辨(辨通辩)”这顶高帽子的禽滑厘,在与嬖媪的对答中,由“媪姑言之,可能折其理”的自信,“笑曰:此殆易晓事”的轻视,神气十足,到“茫然自失”,曰“吾学未足以臻此”的自认失败,前倨后恭的情状已活画出来,但还不承认是最终的失败,他要回头向师父掏点本领再来交锋。“媪幸专留此,以须我还,其有以奉酬”,对翻本还是蛮有信心的,“幸先生折之”之语可见,不料却落得个“没事休要出门惹麻烦”的申斥,连靠山也靠不住。这末后几句话,一石两鸟,既明责了禽大的冒失相,又暗画了田巴的狼狈相,语言含蓄幽默,余味无穷。
全文以主要篇幅写禽滑厘,但禽滑厘只是主中之宾,其对待问题的轻率自信,皆因背后有个田巴,故写禽滑厘仍是写田巴。田巴才是一篇的主要人物。看文章开头先介绍田巴“一日屈千人,其辨无能穷之者”,对弟子的第一次答问还赞曰“甚善”,而到最后却“俯首久之”,命令弟子闭门避战了事,高高捧起,重重摔下,完成了这一幕讽刺喜剧,这才是作者主意所在。田巴能“一日屈千人”,而当不住一个残疾老太婆的一问,与他之曾被一个12岁童子所折服,正是后先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