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帽》 - 〔清〕俞樾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俞楼杂纂》
〔注释〕 龃龉(jǔ yǔ):原意为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后用以比喻意见不合,不融洽。 颔(hàn):点头。
马屁这种东西,在某些人眼里,颇有点像臭豆腐干,闻闻是臭的,吃起来蛮香,因而广有市场。本来,对于拍马屁者,吃马屁者,人们本能地感到恶心,予以蔑视。但马屁何以竟绵绵不绝呢?其中原因之一,恐怕在于对马屁的态度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高帽》中这位老师就很典型。他不乏正义感,对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用以拍马逢迎感到愤怒,搬出“直道事人”的大道理训斥一番。可是当学生巧妙地送他一顶高帽后,态度立即软化,转而称赞学生“不为无见”。前“怒”后“颔首”的鲜明对照,把这位老师戴高帽前后的心理变化轨迹显现得多么形象传神。他最初作为旁观者,对学生“怒”,头脑非常清醒;后来作为戴上高帽的当局者,他“颔首”得意,非常受用。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还真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身影呢。
文中的老师固然可悲,而那位学生更为可恶。他不愧为高帽制作专家,随时准备用最甜蜜、最巧妙的言辞以售其奸,深得鉴貌辨色、随机应变的三昧。一旦得手,他又是多么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社会风气的败坏,此辈马屁精是难辞其咎的。遗憾的是,千年来谬种流传,直到现在还有人炮制诸如《拍马屁的艺术》之类的书,拍马屁居然成为一门“学问”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