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题名记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古代小品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过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宁①,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 “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凤篁岭!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现,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境也。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

(《淮海集》)


        元丰二年(1079)之秋,秦观正在绍兴省亲,忽闻苏轼被弹劾,乃渡钱塘,急往吴兴羁所探询。返越途中,经过杭州,接到龙井寿圣院辨才大师邀其入山的书信。《龙井题名记》就是记叙作者在诗僧参寥陪同下,当夕阳西坠、皓月东升之时,从西湖之滨出发,穿林过涧,入谷越岭,迤逦数十里,直至二更时分,始至龙井的一段游程。叙来曲折有致,饶有诗情画意,是一篇清隽可玩的宋人小品。
        此篇短文以叙事为主,避免平铺直叙,而有曲折纡余之致。作者应邀入山,至湖,而篮舆已去,又见月色皎洁,遂贾勇夜行。这中间便有几层曲折。此文叙事又有缓急跌宕。“出雷峰”几句,以三字一顿的动宾结构为主,连用“出”、“度”、“入”、“得”、“上”诸动词,文势迫促,表现了夜间长途跋涉的情景。“酌泉据石而饮之”以下,文势渐渐舒缓,这与作者快到目的地时,一边据石休憩,一边回味所历山川美景的情状,是完全合拍的。
        此文叙事时也点缀景物,笔稀墨淡,描摹如画,而且和事情的发展与作者的情绪密切应合。“天宇开霁,林间月明”,这良宵美景鼓起了作者的游兴,决计戴月入山。“自普宁”以下几句,总叙一路山行之景,将相反的色调揉合在一起,形成反差,使图景更加鲜明。闪烁的灯火,深郁的草木,一明一暗,互相映衬;沉寂的佛寺,悲鸣的流水,无声与有声相间。作者身心都沉浸其中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