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看了以描绘南朝旧事为中心的《金陵图》后,有感于心,遂发而为诗。
题画诗不同于一般写景之作,它难以自设镜框摄取眼前一角契合于心地的景色,它表现的对象已由图中画面限定,也就是说,它不能“离开”此图。但同时,题画诗又不是原画的文字翻译,必须画龙点睛,渗透画中玄机,读出自己感受,指点欣赏门径,因此,它又不能不“超脱”原图。就在这不脱不著,似即似离之间,要写出自己的读后感,确实不容易,况且,它又是一首短短的绝句。我们不妨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落笔的。
这首诗抓住了“伤心”二字落笔,融会诗画,贯通人我,不离原图,又自出新意。原图的作者是谁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故事的“连环画”,选取的表现对象是六代建都之金陵。金陵古称虎踞龙盘之地,王气郁郁之都,但在这位画家笔下出现的却不是什么金陵佳丽地,石城帝王州之景,他描绘的是一幅幅老木枯株,寒云惨淡之图,使人感到一种黯然伤神之意,这和一般虚喝太平,粉饰门户的平庸画家实在有天壤之别。它以画写史,意存鉴戒,为的是让后人鉴古知今,引以为训。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深刻的命意使处于末世的诗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因而下笔即将画中真谛——“伤心”二字径直揭出。而全诗又可分为两层,前两句以画工俗匠作对比衬托,后两句正面着色,直抒心曲。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前一句本于略早于韦庄的高蟾的《金陵晚望》诗:“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同样处于满目疮痍之晚唐,登高晚眺,只见满目伤心秋色,满耳惊心秋声,在这幅悲惨的落日图中,他似乎看到了唐王朝的“下半世光景”,他把这景与心交融而成的苍凉之气归结为“一片伤心”,又感叹画家虽多,少有感会,无法画出这幅伤心图以唤醒世人。韦庄这句诗措辞源于此,但立意又反于此,“谁谓”二字以反问作否定,指出“伤心”并非画不出。那么,为什么世间不见伤心图呢?第二句下笔作答,入骨三分,直揭底蕴:原来是那芸芸画家只知迎合世人情,专作粉饰图,他们并非画不出,而是看不到,或者说是视而不见,不愿反映出严峻的现实。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首二句荡出去,写题外话以作映衬,三、四句则拉回来,“直奔主题”,正面宣说。谁说伤心画不成呢?眼前就有一幅绝妙的“伤心图”,不但画出了伤心,而且含蓄有味,十分成功。你看,六幅图画写六朝历史,以景见意,警策动人。画面上孤城寒云,老木寒鸦,破败冷落,荒凉凄清。南朝六代,一个个纸醉金迷,一个土崩瓦解,落得个茫茫大地真干净,冷飕飕寒风扫孤城。这图画不就是六朝旧事的高度浓缩与精神写照吗?谁说画不成?
这首诗与高蟾的诗立意相反,而内在情感又是一致的,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时局的感慨,二者相反相成,殊途同归。由此可见旧曲重唱,旧话新题也可出好文章。
-
刘敞《春草》
[2019-05-13]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二首(其二)》
[2019-05-13]
-
王安石《北城》
[2019-05-13]
-
王安石《雪干》
[2019-05-13]
-
王安石《出郊》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