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注家颇多异议。归纳前人之说,不外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杜甫此诗乃为歌妓而作,纯系赞美音乐,并无弦外之音。胡之瑞举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妓小饮戏赠》:“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为例,推断花卿为成都歌妓。另一种意见认为,花卿乃西川牙将花惊定。据《旧唐书·肃宗纪》:“肃宗上元二年(761)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袭东川节度使李奂于绵州,自称梁王,改元黄龙,以绵州为黄龙府,置百官。五月,成都尹崔光远率将花惊定攻拔绵,斩子璋。”又据《高适传》:“西川牙将花惊定,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崔光远传》记载更为详尽:“花惊定将士肆其剽掠,妇女有金银钏者,多断腕以取之,蜀人之受毒甚矣。”同年,杜甫曾作《戏作花卿歌》,诗中写道:“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何不唤取守东都’,此驭将之术也。东方诸镇屯聚,花不敢专行跋扈,蜀中可免其患。”并指出,“此诗非歌妓所能当,其为花惊定无疑。其人恃功骄恣,故语含讽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之礼乐,子美作此讽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当时锦城妓女,独以此诗入歌,亦有见哉。”根据史料和杜甫的思想性格,后一种说法较为可靠。
花惊定僭用天子音乐,乃无视朝廷、扰乱纲常之举,在杜甫看来,当然是大逆不道。然而诗人并没有剑拔弩张,加以指斥,而是绵里藏针,寓刚于柔,在似谀似讽中,委婉含蓄地进行揭露与批判,可谓深得作诗要旨。
“锦城丝管日纷纷”,首句点题,写音乐的场面与气派。锦城,即成都,因故宫锦官城而得名。丝管,指弦乐与管乐。纷纷,这里是繁美而浩大的意思。与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威武纷纭,湛恩江濊”、稽康《琴赋》纷纶翕响,冠众艺兮”中的纷纭、纷纶,意义相似,既有视觉形象上的杂错、纷陈,又有听觉形象上旋律的繁美。接下来,“半入江风半入云”,极写乐曲的清响、高扬。曹植《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风写其清,云写其高。杜甫笔下悠扬的乐曲,从花家的庭院漾出,会于江上清风,荡入蓝天白云。音乐给江风白云增添了灵气,而白云江风则赋予音乐以行云流水的外形,音乐在江风白云衬托下,其动人的旋律,益显其清越而高扬。诗中“半”字用得活脱。“半入江风半入云”,无论时间之半、空间之半,还是乐曲之半,都是含浑不定的。自古诗词中的半字,多系活用。梁简文帝“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逐凉北楼》)、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画山水》)、项斯“宫钗折尽垂空鬓,内扇穿多减半风”(《旧宫人》)、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慈湖夹阻风》)。“半”字的使用,使诗构思活泼,意象浑然,给人以风格轻快而诗味浓郁的感觉。
诗的三、四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转入虚写。前两句实写写得充分,后边虚写也显得有力。自夏启奏《九歌》便有“天上乐”之说,陈师道《次韵回山人》“痴子未知天上乐,先生今解世间书。”邓文原《升龙图诗》“未识嫦娥天上乐,广寒丹桂五云深。”可见“天上乐”是指极美的音乐。天上的乐曲人间难得耳闻,今日在花府竟可一闻,怎能没有如入仙境之感呢?诗人在此除赞美之外显然另有用意。
古人对朝廷亦有天上之谓。孙逖《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像这种用天上喻朝廷者,在古典诗词中几乎比比皆是。在朝廷蒙难之时,花惊定不仅僭用天子之乐,而且天天如此,于情于理,皆相悖谬。诗人正是在这些悖谬中设下了讽刺的机锋。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惊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伦《杜诗镜铨》也说此诗“似谀似讽”,“不减龙标供奉”。
-
刘敞《春草》
[2019-05-13]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二首(其二)》
[2019-05-13]
-
王安石《北城》
[2019-05-13]
-
王安石《雪干》
[2019-05-13]
-
王安石《出郊》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