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题兰(二首选一)》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湘

楚山无语楚江长,留得骚人一瓣香。

风雨劝君多拂拭,世间萧艾易披猖。

犹如孔子“托辞于香兰”作琴曲《猗兰操》(见《琴操》记载),这首《题兰》诗,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作品。自从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比君王、以兰草等香草比君子之后,以美人、香草寄情写意遂成为古代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和一种常见的手法。故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宋湘笔下的兰草,已非自然生长的植物,而是由诗人的思想感情熔铸过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它是忠臣直士的象征,也是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的化身。他所写的“萧艾”,也见于《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萧艾”,一种艾蒿类的植物。在诗中,也如在《离骚》中一样,是作为兰草的对立面出现的,象征佞臣小人,也用以喻指一切假、恶、丑的事物。

诗的前两句扣住题面的“兰”字,却并不直说,而是从屈原及其《离骚》婉曲见意。“楚山”,楚地的山;“楚江”,此指长江。屈原为战国时楚国人,生活于楚山楚水间。“人世几回伤往事”,屈原早已作古;“山形依旧枕寒流”,唯有无语的楚山、长流的楚江依然如故。首句由“物是”写“人非”,次句则由人已不在反跌出尚有作品传世。“一瓣香”,原义为“一炷香”,这里借指兰草。《离骚》中多次写到兰草,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户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纫秋兰以为佩”。宋湘在另一首《题兰》中有“此花应悔入《离骚》”之句。从一、二句的字句与语气中,不难体察到诗人对屈原的崇仰与对《离骚》的高度评价。而其命意则在于将兰草同屈原联系起来,含蓄表明兰草是屈原精神的体现,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由此转出后两句的一层新意。后两句的字面意思是:应该对风吹雨打中的兰草多加珍惜爱护,因为世上的萧艾易于“披猖”。“披猖”,嚣张,猖狂。韩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此指萧艾放肆生长,以致淹没兰草。其深层的含义则是寄写对常遭“风雨”摧残的忠臣直士的关心之意与对飞扬跋扈的佞臣小人的愤懑之情。后两句揭出“题兰”的用心,是全诗的抒写重点。从中可见诗人刚肠嫉恶的鲜明倾向与义所当往在所不惜的倔强个性。

此诗的用典、对比,象征,无不与屈原及其《离骚》有关,从而使全诗笼罩在一种浓重的历史文化的氛围之中。兰草与楚山楚水并无必然的联系,兰草与萧艾在自然界并不具有彼此消长的必然联系,更无象征意义可言。而这一切,都因了屈原及其《离骚》而得以成立。诗人因兰草而联想到《离骚》,由《离骚》而联想到屈原,于是便从楚地的山水落笔,借地说人,由人而文,将兰草自然引出。笔法何等从容,而诗作却因兰草与屈原及其《离骚》的这一层联系而从一般的咏物写情升华为富于社会意义的象征、寄托,全诗的韵味也因此而变得绵远而耐人咀嚼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