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社会重视,也最难考,一百人中只取一二名,所以当时人把考中进士比作“登龙门”。题目中“落第”即指考进士不第,《唐诗纪事》说:“开元中,进士唱第尚书省,落第者至省门散去。”常建与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的同年进士,这首诗是常建记载进士及第前的一次考试的。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成了大多数封建士子的唯一仕进之路。在唐代,由于进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进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大诗人杜甫由于屡试不第,所以终生潦倒;元和十三年章孝标落第后,有一首《归燕》诗:“旧梁危巢泥已落,今年碍向社前飞。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徬徨的心态。然而常建的这首诗不同,整个情绪是高亢的,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诗题是落第长安,可是诗人却岩开一笔,从“家园”着笔写起。“好在”是“依旧”的意思;“尚”常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让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还”的意思;“秦”指诗人故里所在地。这样,第一句的意思是:我的家园依旧还在长安附近的秦地。这突兀其来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别人的疑问,应该如何理解它呢?我们知道,进士科竞争十分激烈,绝大多数应试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远离家乡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举子客居长安,以待明年再试的。杜甫为求功名不就困守长安十年吗?但是对于家在秦地的常建来说,滞留长安显得不合情理,可能会有外地的举子向他发出了疑问:你大概迁徙到外地了吧!为什么不回家呢?所以诗人起句就先回答这一个问题,接下来再作解释。
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明”指政治清明;“失路”指落第不得志。古人说“知耻近乎勇”!“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第三句的“笑”有歧义,有人解为嘲笑,意谓“托言莺花笑人”。但这样的话,结句就纯属消极躲避了。其实莺花笑是莺啼花开的意思。初唐岑羲有“花笑莺歌迎帝辇,云披日霁俯皇川”的诗句。莺花是春日里可供赏玩的代表景物,与结句“春”呼应。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诗人是说唯恐碰上故里莺花烂漫的春光,因为它容易触起往日的游兴而蹉跎岁月,进而会造成再试不第的尴尬局面,故尔主动回避。这是由“耻”转生的危机感、恐惧心。在这两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才有结句的决心:家在咫尺而不返,“且在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常建终于进士及第,如愿以偿!
失败是成功之母;结合常建生平理解这首诗,我们似乎可以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
刘敞《春草》
[2019-05-13]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二首(其二)》
[2019-05-13]
-
王安石《北城》
[2019-05-13]
-
王安石《雪干》
[2019-05-13]
-
王安石《出郊》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