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张丽华(二首选一)》

2024-04-1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袁枚

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

 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于乾隆六年(1741)。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之贵妃,甚得宠幸。陈后主在光昭殿前建造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饰以金玉,间以珠翠,珠帘锦褥,备极华丽。陈后主自住临春阁,张丽华居结绮阁,另望仙阁由龚、孔二贵嫔住。他们游宴其中,制作艳词,以相娱乐。陈后主因沉溺酒色而不问政事,甚至当百官启奏时竟置张丽华于膝上共决之。隋兵破陈,张丽华与陈后主一起避入景阳殿旁之景阳井,终被俘杀(据《陈书·张贵妃传》等)。在“女人为祸水”之传统观念看来,张丽华是导致陈灭亡的惑主艳妻。但袁枚在妇女问题上有反传统倾向,对于“女人为祸水”的封建观点表示异议。他在《随园诗话》卷三中,曾历举前人之诗以证明国家灭亡“其过终在男子”,如引狄归昌《题马嵬驿》云:“地下阿瞒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他十分欣赏前人“为美人开脱”的精神。《张丽华》正是“为美人开脱”之作。

绝色佳人张丽华被杀于建康(今南京),可怜“花钿委地无人收”(借用《长恨歌》语),一代红颜血横流。诗人对张丽华的悲惨结局深表悲哀,因此诗头两句竭力渲染张丽华之死的哀伤氛围:“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原为张丽华所居处之结绮楼边的春花,因人去楼空而充满哀怨,而张丽华被杀处青溪(在今南京市东部)栅栏上空的月亮,更因目睹佳人流血而黯然神伤。此“花”如同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之花一样有情,与“月”都被赋予了性灵。而实际上这是诗人之“怨”与“伤”外射或日移情于花月。

诗人为青春女子张丽华的悲惨结局而感伤,但并不限于张丽华个人。诗后两句就表现出诗人由此而升华出的对历代所谓佳人“迷君误国”之观念的总体性批判:“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古代类似周幽王后褒姒与商纣王妃妲己一样的“美人”,都曾被视为亡国的“祸水”,这似已成定论。但是诗人却认为她们并非天生性恶,其之所以“作孽”是因为遇到了荒淫昏庸的君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又是陪伴君主,她们只能投其所好,满足其欲望才有立身之地。反之,这些原本“可怜”即可爱的女子如果逢到的是圣明之君,生活在优雅的环境中,也会成为《经诗·周南》中所赞美的具有“后妃之德”的女子的(按旧观点《周南》中《关雎》等诗篇被解释为赞“后妃之德”)。甚于此,袁枚又于其《玉环》诗云:“缘何四海风尘日,错怪杨家善女人。”在袁枚眼中,她们原本是善良可爱的。此论不无偏激之处,亦是矫枉必须过正也。

袁枚论诗于“咏史”之作,推崇的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卷十四),即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这首诗正是借咏张丽华,抒发对“女人为祸水”的传统观念之看法,是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之陈腐观念的冲击,显示出作者独具的胆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