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十日菊》
郑谷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这虽是一首咏物诗,然而却托物言志,思理深切。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阴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每逢这一节日,古人都要外出赏菊和登高,还采摘菊花插戴在鬓发上。题目中的“十日菊”,则是指重阳节后第二天的菊花。过去,有的本子上将“日”字作“月”,实误。节日一过,摘花赏菊的人们便不见踪影,显得格外冷清。尽管“蜂愁”,蝴蝶却不知晓,依然在庭院人们折残的菊花丛中盘绕,翩翩起舞。“残”,为唐人口语,意思是“剩”、“余”。“折残枝”,即折剩之花枝,并非是说折得仅仅剩下了枝叶。有人以此来解释“蜂愁”,虽然能讲得通,但却与本诗的诗旨不符。这两句,从表面来看,是在那里“咏物”,实则已为诗人下面生发议论作了张本。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两句议论,承上面“蝶不知”所来。“蝶不知”而“人有知”。蝶“不知”节已过而仍绕花枝,表明秋香未衰;人“有知”却径自离去,正说明人心有别。实际上,“九日”之菊与“十日”之菊是很难区别的,后者依然幽香沁人心脾,神采动人,决不至于一夜过后便色香俱衰。问题的关键,是随着“节去”,人们的心态已发生了变化!诗人肯定“十日菊”的“秋香”,为其所受冷遇而不平,这其中,实有寄托。“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世态又何尝不是如此炎凉!对于这种“时态”,诗人是不满的,曾在诗中这样自陈心迹:“时态懒随人上下,花心甘被蝶分张。”(《次韵酬张补阙》)在另一首《菊》诗中,诗人更这样写道:“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不仅描写出池岸菊花的高洁气质,而且赋予其以人格化的描写,通过与占踞高位却“在人无用,在物无成”的瓦松相对比,称颂了菊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气节。可以参读。
这首咏物诗,既于惜花之中寄寓着深沉的感慨,透露出不平之气,同时又深刻地讽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正由于这些原因,后代一些论诗者对此诗评价很高。如陈知柔曾云:“唐人尝咏《十日菊》:‘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世以为工,盖不随物而尽。……东坡亦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也。然虽变其语,终有此过,岂在谪处遇时感慨,不觉发是语乎?”(《休斋诗话》)以为此诗立意在苏词之上。
-
刘敞《春草》
[2019-05-13]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二首(其二)》
[2019-05-13]
-
王安石《北城》
[2019-05-13]
-
王安石《雪干》
[2019-05-13]
-
王安石《出郊》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