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虬《昭君怨三首》

2024-10-0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东方虬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昭君怨》是以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为题材的乐府旧题。后世文人借这一题目或写美人失意;或写奸佞当道、贤路阻隔,或写逐臣之忠贞;等等。东方虬的这三首诗则从靖边之策着眼,抒写对和亲一事的见解,立意新颖。

第一首,纯以议论为诗。

和亲政策,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对增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睦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时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即是最好的证明。但有时候执行的和亲策略则是反映了汉王朝的软弱与无能,是一种迫不得已而实行的屈辱策略。基于这一点,历代文人对和亲往往持各自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汉道方全胜”——汉王朝的国运正处于强盛时代——的情况下的和亲,他们就更难以理解。在这首诗的作者看来,汉家的国力正强盛,朝廷又有足够的“武臣”的情势下,哪里用得着让一个“薄命”女子,辛辛苦苦地远涉塞外去和亲呢?从抵御外辱、维护民族尊严的角度看,作者的这一观点是无可厚非的。就像晚于东方虬的戎昱在《咏史》一诗中所说的那样:“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第二首,承前,写昭君和亲。“丹凤”代指京城;“白龙”,代指少数民族统治的地方。“掩泪”、“衔悲”描述“薄命”之女远嫁塞外时悲切的情态。而同昭君之悲切形成对照的,是“单于”(古时匈奴人的首领)的“浪惊喜”!“浪惊喜”,形容单于在得到昭君时欣喜若狂的情态,“旧时”那种气势汹汹的容颜再也没有了。

第三首,写昭君在塞外的心情。前二句写“胡地”的荒凉。这里不仅没有“花草”之类可以赏心悦目的美景,而且即便是春天来临了,也没有春的气息。“无花草”,是从实际景象着眼;而“春来不似春”则从人的主观感受而言。两句诗,一实一虚,准确地传达了昭君对故国故园的思念之情。后二句,顺接前句。意思是说,处于塞外的昭君目睹眼前的凄荒景象,人自然而然地消瘦了,并非因为她生来就“腰身”瘦弱。这结尾二句同第一首中的“薄命妾”“辛苦”“和亲”遥遥呼应,从而使三首诗形成一个整体。可以看出,诗人虽然从维护民族尊严的角度着眼,但也流露出对不幸去和亲的女子的深切同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