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是诗人于滁州刺史任上写的一首秋夜思乡之作。
诗的前二句先抒写归思。首句“故乡渺何处”,问而不答,具有引人入胜之妙。“故园”指诗人的故乡长安。长安与滁州相隔2000余里,其间有千山万水相隔,是诗人所望而不见的,因而说“渺何处”。以问句出之,就不仅写出了“故园”远在千里之外,同时还把诗人怀想家园、翘足远望、自我发问的神态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来。“渺”字不仅写出了“故园”的渺不可寻,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刻迷惘惆怅的心绪。由于首句于自我发问中暗含着浓重的乡思,因而次句“归思方悠哉”便觉水到渠成,显得十分自然。“方悠哉”三字写出了归思之久。“方”字说明悠然不尽的“归思”正浓。一、二两句,先设问,后感叹,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写得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滁州唐时属淮南道。诗人用“淮南”代指滁州,交代了地点;又用“秋”字点出时令,用“夜”字点明了时间。倘若是姹紫嫣红、百花斗妍的春天,诗人或许心绪会因外界景色的优美而慢慢好转起来,而现在却是万木凋零的秋天,极易使人产生萧条衰飒之感,加上绵绵细雨,更惹人愁思,何况又是在漫漫长夜!因而这本已难以排遣的乡愁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弥漫于淮南的夜空,乡思顿添了一层。正在此时,独居高斋的诗人又忽然听到了从北方飞到南方来的雁鸣,这就使归思又添一层。大凡客馆秋声,最易感人怀抱,明人诗“一声征雁谁先听,今夜江南我共君”,与韦诗有同慨。大雁一年一度秋天自北而南而春天又自南而北,而自己却长年羁旅在外而不得归,这就不能不产生人不如雁之感。这样写,既巧妙地点明了题目,又缴足了乡思之意,照应自然,笔法灵活,颇见功力。
一般地,唐诗都是先景后情的写法,如早于韦应物的钱起《送征雁》一诗就说:“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行。……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而韦应物的这首诗构思新颖独到,颇见安置之妙。诗的前两句先述归思,后两句写雨夜闻雁,不说如何思归,而思归之情更深,倘若一倒转说,便落入了触景生情的窠臼,就不如这样写显得新颖别致,耐人寻绎,难怪吴逸一《唐诗正声》有“转折清峭”之评。
-
刘敞《春草》
[2019-05-13]
-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二首(其二)》
[2019-05-13]
-
王安石《北城》
[2019-05-13]
-
王安石《雪干》
[2019-05-13]
-
王安石《出郊》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