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贬夜郎
【沉醉东风】恰离了天子金銮殿前,又来到侬家鹦鹉洲边。自休官,从遭贬,早递流了水地三千。待教我蓑笠纶竿守自然,我比姜太公多来近远。
【沽美酒】 他被窝儿里献利便,枕头上纳陈言。义子贼臣掌重权,那里肯举善荐贤,他当家儿自迁转。
【太平令】大唐家朝野里龙蛇不辨,禁帏中共猪狗同眠。河洛间途俗 皆现,日月下清浑不辨。把谪仙,盛贬,一年半年,浪淘尽尘埃满面。
(云)小生终日与酒为念。
【殿前欢】酒如川,鹭鸥长聚武陵原,鸳鸯不锁黄金殿。绿蓑衣带雨和烟,酒里坐酒里眠。红蓼岸黄芦堰,更压着金马门琼林宴。岸边学渊明种柳,水面学太乙浮莲。
这一故事取材于正史及有关唐太宗、杨贵妃、李白的传说。此剧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宾白不全。剧中有李白醉草 《吓蛮书》、唐太宗为李白御手调醒酒汤、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情节。剧中李白流夜郎与永王事无关,而是因为他看出了杨贵妃与安禄山苟且的关系,并得罪了他们,由贵妃进谗,才被唐玄宗流放的。最后他在舟中酒醉捉月,落入江中。来到水府,受到龙王欢迎,设宴款待。此剧中李白虽然好酒常醉,却是个政治上很清醒的人,看出安禄山是个逆臣,杨贵妃是祸根,对朝政多有讥评。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著名爱情故事的看法,与他的 《天宝遗事诸宫调》相同,持基本否定态度。
所选第四折四曲,是李白流放后所唱。【沉醉东风】 是说他 “递流了水地三千”,已是 “蓑笠纶竿守自然” 了。看来他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处境,颇为自得其乐,因此以姜太公垂钓自比。“侬家鹦鹉洲边”用白贲著名散曲小令 【正宫·鹦鹉曲】 中“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成句,以抒发其去官后,隐逸自在的感情。
【沽美酒】与【太平令】抨击大唐朝政。“被窝里”、“枕头上”两句指杨贵妃进谗言,离间玄宗与李白的君臣关系,造成他递流三千里。据《新唐书》记载,因高力士曾为李白脱靴,引以为耻,将李白诗加以曲解,以激贵妃,因而“帝欲官白,妃辄沮止”。其实,李白没有在玄宗朝受重用,主要的阻力来自高力士,在此剧中则归咎于安、杨。“他当家儿自迁转”句应是指安禄山受皇帝重用一事。作者对唐玄宗时的朝政是贬斥的,说皇帝“龙蛇不辨”,“清浑不辨”。应该说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安史之乱绝非无妄之灾。但要把这场灾难全归罪于“红颜误国”,则有欠公允。此剧主要写李白,但其对立面是安、杨,并将李白的悲剧,完全归咎于安、杨。因而从此剧可以看到在元代对李 (隆基)、杨 (玉环) 爱情悲剧有两种很不同的态度:一是基本否定,如此剧;一是基本肯定,如白朴的《梧桐雨》。而文学发展历史证实,后者受到欢迎,似更有生命力。如果撇开这段公案,来分析李白的形象,那么,他比历史记载的李白,政治上更敏锐,更成熟; 又因为不提永王的事情,李白更为无辜,使他的悲剧更震撼人心。
李白被贬后,经“一年半年,浪淘尽尘埃满面”,历尽了风霜。但是酒性不改,真心依然,仍然是这样落拓狂放。【殿前欢】写他饮酒。“酒如川”化用杜甫诗《饮中八仙歌》: “饮如长鲸吸百川” 句。“武陵源” 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桃花源其地在武陵。鸥鹭则在文学作品中是隐士的伴侣。“鸳鸯不锁黄金殿” 句词意甚明,也是赞美自然,此句为元剧中常用之句,有时用在爱情题材作品中。“绿蓑衣”句似化用唐张志和 【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这里,作者用了几个著名的有关隐士的典故,用以写李白离开朝廷,跳出矛盾旋涡后,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李白是酒仙,在朝时尚在天子面前带酒赋诗,退居后自然更自由地在“酒里坐,酒里眠”,这种在 “红蓼岸,黄芦堰” 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更胜过“金马门,琼林宴”。“金马门” 是汉代宫门名,在此代称朝廷,“琼林宴”,宋代宴新进士于汴京的 “琼林苑”,在此代指仕途。(既写唐代事,似不应用宋代典故,而元剧作家一般对时代概念都不讲究) “红蓼岸,黄芦堰” 句似化用白朴著名散曲小令【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句。这说明李白已经摆脱了被贬官的心理创伤,陶醉在酒里、在大自然里了。“渊明种柳” 用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典故。“太乙”即太乙真人,传说是黄帝时人,修炼得道,是道教神仙。北宋画家李公麟曾画 《太乙真人图》,画他卧在莲叶中读书。李白要效仿的就是这一隐、一仙。这一曲与上两曲的激忿不同,心境归于平和恬淡。在写法上注重用典,也勤于修辞,不像上两曲为表达对乱臣贼子的义愤,常冲口而出,像“被窝儿里”、“枕头上”、“共猪狗共眠” 等句,不避俗,甚至不避粗野。这也是剧曲的特点,为了剧情或主人公情绪的需要,常雅俗兼容。
【沽美酒】 他被窝儿里献利便,枕头上纳陈言。义子贼臣掌重权,那里肯举善荐贤,他当家儿自迁转。
【太平令】大唐家朝野里龙蛇不辨,禁帏中共猪狗同眠。河洛间途俗 皆现,日月下清浑不辨。把谪仙,盛贬,一年半年,浪淘尽尘埃满面。
(云)小生终日与酒为念。
【殿前欢】酒如川,鹭鸥长聚武陵原,鸳鸯不锁黄金殿。绿蓑衣带雨和烟,酒里坐酒里眠。红蓼岸黄芦堰,更压着金马门琼林宴。岸边学渊明种柳,水面学太乙浮莲。
这一故事取材于正史及有关唐太宗、杨贵妃、李白的传说。此剧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宾白不全。剧中有李白醉草 《吓蛮书》、唐太宗为李白御手调醒酒汤、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情节。剧中李白流夜郎与永王事无关,而是因为他看出了杨贵妃与安禄山苟且的关系,并得罪了他们,由贵妃进谗,才被唐玄宗流放的。最后他在舟中酒醉捉月,落入江中。来到水府,受到龙王欢迎,设宴款待。此剧中李白虽然好酒常醉,却是个政治上很清醒的人,看出安禄山是个逆臣,杨贵妃是祸根,对朝政多有讥评。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著名爱情故事的看法,与他的 《天宝遗事诸宫调》相同,持基本否定态度。
所选第四折四曲,是李白流放后所唱。【沉醉东风】 是说他 “递流了水地三千”,已是 “蓑笠纶竿守自然” 了。看来他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处境,颇为自得其乐,因此以姜太公垂钓自比。“侬家鹦鹉洲边”用白贲著名散曲小令 【正宫·鹦鹉曲】 中“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成句,以抒发其去官后,隐逸自在的感情。
【沽美酒】与【太平令】抨击大唐朝政。“被窝里”、“枕头上”两句指杨贵妃进谗言,离间玄宗与李白的君臣关系,造成他递流三千里。据《新唐书》记载,因高力士曾为李白脱靴,引以为耻,将李白诗加以曲解,以激贵妃,因而“帝欲官白,妃辄沮止”。其实,李白没有在玄宗朝受重用,主要的阻力来自高力士,在此剧中则归咎于安、杨。“他当家儿自迁转”句应是指安禄山受皇帝重用一事。作者对唐玄宗时的朝政是贬斥的,说皇帝“龙蛇不辨”,“清浑不辨”。应该说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安史之乱绝非无妄之灾。但要把这场灾难全归罪于“红颜误国”,则有欠公允。此剧主要写李白,但其对立面是安、杨,并将李白的悲剧,完全归咎于安、杨。因而从此剧可以看到在元代对李 (隆基)、杨 (玉环) 爱情悲剧有两种很不同的态度:一是基本否定,如此剧;一是基本肯定,如白朴的《梧桐雨》。而文学发展历史证实,后者受到欢迎,似更有生命力。如果撇开这段公案,来分析李白的形象,那么,他比历史记载的李白,政治上更敏锐,更成熟; 又因为不提永王的事情,李白更为无辜,使他的悲剧更震撼人心。
李白被贬后,经“一年半年,浪淘尽尘埃满面”,历尽了风霜。但是酒性不改,真心依然,仍然是这样落拓狂放。【殿前欢】写他饮酒。“酒如川”化用杜甫诗《饮中八仙歌》: “饮如长鲸吸百川” 句。“武陵源” 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桃花源其地在武陵。鸥鹭则在文学作品中是隐士的伴侣。“鸳鸯不锁黄金殿” 句词意甚明,也是赞美自然,此句为元剧中常用之句,有时用在爱情题材作品中。“绿蓑衣”句似化用唐张志和 【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这里,作者用了几个著名的有关隐士的典故,用以写李白离开朝廷,跳出矛盾旋涡后,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李白是酒仙,在朝时尚在天子面前带酒赋诗,退居后自然更自由地在“酒里坐,酒里眠”,这种在 “红蓼岸,黄芦堰” 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更胜过“金马门,琼林宴”。“金马门” 是汉代宫门名,在此代称朝廷,“琼林宴”,宋代宴新进士于汴京的 “琼林苑”,在此代指仕途。(既写唐代事,似不应用宋代典故,而元剧作家一般对时代概念都不讲究) “红蓼岸,黄芦堰” 句似化用白朴著名散曲小令【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句。这说明李白已经摆脱了被贬官的心理创伤,陶醉在酒里、在大自然里了。“渊明种柳” 用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典故。“太乙”即太乙真人,传说是黄帝时人,修炼得道,是道教神仙。北宋画家李公麟曾画 《太乙真人图》,画他卧在莲叶中读书。李白要效仿的就是这一隐、一仙。这一曲与上两曲的激忿不同,心境归于平和恬淡。在写法上注重用典,也勤于修辞,不像上两曲为表达对乱臣贼子的义愤,常冲口而出,像“被窝儿里”、“枕头上”、“共猪狗共眠” 等句,不避俗,甚至不避粗野。这也是剧曲的特点,为了剧情或主人公情绪的需要,常雅俗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