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记·二友推恩
【卜算子】(贴上)帘幕暖风轻,舞燕双来语。花褪残红柳絮飞,无计留春住。(请介) (老旦上)
【前腔】 目断楚天遥,不见人归路。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香罗带】莺花已半稀,离魂暗飞。春回有时还到此,天涯游子未应归也。云黯黯,草萋萋,孤鸿杳然双鲤逝。(合) 泪拱桑樗也,细雨斜阳独倚闾。(贴)
【前腔】窗棂漏晚晖,愁眉怎舒。荆花可怜飘失所,人非物是景萧疏也。骨肉重,信音迂,空负鸰原诗几句。(合) 牢落关河也,只影孤形谁与俱。
《双珠记》 讲述的是唐朝王楫一家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事本元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卷十二 《贞烈墓》条及唐孟棨 《本事诗》。王楫家世隶军籍,奉令偕妻前往郧阳卫军营补伍。临别之际王母取出祖传的一双明珠,将其中一颗分与王楫夫妇。到营后,营长李克成觊觎王妻美色,意图染指,所谋不遂,与王楫发生正面冲突。李克成勾结讼师张有德,使王楫陷身冤狱。王妻郭氏走投无路,被迫将儿子九龄卖与陕西商人王章,分别时特意将明珠系在儿子颈上。后郭氏在太和山投渊自尽,为神道真武帝所救,又与避安史之乱而逃出长安的婆母相逢。婆媳投奔亲戚韩媪处居住,求得袁天纲的帮助,保住王楫性命。王楫改戍剑南,与旧友陈时策相遇,共同立下军功,加官授爵。后九龄得中状元,常抚玩明珠,思念父母。王家另一颗明珠由王楫之妹慧姬带入宫中,其后慧姬下嫁陈时策,与兄会面。而明珠多方展转,也落入九龄之手。最后九龄全力寻访父母,终于阖家团圆。这里所选的几支曲表现的是王楫母妹对远方亲人那种挥之不去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卜算子】 一曲以诗情洋溢的笔触描绘了王楫之妹慧姬眼中所见的暮春景象,含蓄地表露出剧中人因骨肉离散而产生的忧郁和怅惘之感。曲辞中 “帘幕” 系指门窗上的帘子与帷幕,“花褪残红柳絮飞” 脱化自宋苏轼《蝶恋花》 词中 “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 的隽语,“无计留春住” 则来源于宋欧阳修 《蝶恋花》 词中的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之句。韶光易逝,春日难留,“暖风”、“舞燕”、“残红”、“柳絮” 等晚春特有的景物在慧姬眼中全都成为忧愁的根源,无意间触动了她敏感的心弦。如果说【卜算子】 曲中慧姬的忧思在感慨亲人分离之外多少还夹杂一些少女伤春意绪的话,那么下一曲 【前腔】 中王楫之母的悲叹就纯是为儿子一家遥阻他乡而发的了。王母远眺天际,望眼欲穿,却等不到儿子从楚地归来。转眼春残花谢,点点飘坠的红雨也仿佛在替人耽愁。这里以移情手法含蓄地表现人物忧伤的心理,不说人愁眼看花,而说“风急桃花也似愁”,更见宛转曲折,情韵悠长。
接下来的两曲 【香罗带】 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出慧姬母女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支 【香罗带】 辞句意脉与前曲相贯通,而表意更为直截了当。其中 “黯黯” 意同昏暗; “萋萋” 是草木衰飒的形容语; “孤鸿” 和 “双鲤” 均系传送书信的使者,“孤鸿杳然双鲤逝” 便意味着音讯断绝; “桑樗” 义不详,疑同 “桑榆”,为老人晚年的象征性比喻。曲辞以 “莺花已半稀” 的残春景色逗起剧中人 “离魂暗飞” 之感,复以 “春回有时还到此” 的想象衬出 “天涯游子未应归也” 的不幸现实。际天春云,如丝碧草,在因得不到亲人音信而苦痛煎心的王母眼中只觉其 “黯黯” 与“萋萋”,“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无情的景物恰好映衬出人的惨淡心绪。“泪拱桑樗也,细雨斜阳独倚闾” 两句更以工致的笔墨勾画出王楫高龄老母眼含热泪、倚门盼子的感人景象,将老人对子女无私关爱的慈母情怀刻画得入木三分。同用 【香罗带】 曲牌的 【前腔】 回应首曲 【卜算子】,明写慧姬的念远思亲之情。“窗棂漏晚晖” 句与 “细雨斜阳独倚闾” 相应合,点明时间的推移,暗示出慧姬母女倚户瞻眺的专注和久长。“荆花” 古代常用以喻指同气连枝的兄弟,这里转以指兄妹; “萧疏” 有寂寞萧条之意; “迂” 义同远; “鸰原诗” 是指 《诗经·小雅》 中的 《常棣》,因其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之句,故后世常以 “脊令在原” 来比喻兄弟友爱之情,“脊令” 同 “鹡鸰”,故 “脊令原” 亦作 “鹡鸰原”。眼前春来春去,景色依旧而物是人非,慧姬骨肉情重,想起兄长飘零远方,消息阻绝,而自己枉为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丝毫也不能为兄长分忧助力,不由紧锁双眉,心事沉沉。最后的 “牢落关河也,只影孤形谁与俱” 两句中,“牢落” 有寥落、荒芜之意; “关河”是关隘山岭与河流江川的合称; “谁与俱” 的 “俱” 含有同行的意味。此处不说亲人牵挂王楫,而说王楫远赴关山、身单影只,对面着笔,不言情意而情意更见深挚。
这几支曲结构匀称整齐,语言清丽流畅。前两曲景中藏情,含而不露; 后两曲情景交融,打并为一,显示出作者对曲体特征把握的准确和填词技巧的纯熟。清李渔《闲情偶寄》论及曲中情、景关系时曾说: “景书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由外得。……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曲中根据王楫母、妹的不同身份、年龄及其各自的心理状态设计出富于个性的曲辞,既表现了人物,又借助人物主观感受写活了作为戏剧背景的周边景物,即景生情,以情带景,使整出戏笼罩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呈现出鲜明的剧诗特征。
【前腔】 目断楚天遥,不见人归路。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香罗带】莺花已半稀,离魂暗飞。春回有时还到此,天涯游子未应归也。云黯黯,草萋萋,孤鸿杳然双鲤逝。(合) 泪拱桑樗也,细雨斜阳独倚闾。(贴)
【前腔】窗棂漏晚晖,愁眉怎舒。荆花可怜飘失所,人非物是景萧疏也。骨肉重,信音迂,空负鸰原诗几句。(合) 牢落关河也,只影孤形谁与俱。
《双珠记》 讲述的是唐朝王楫一家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事本元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卷十二 《贞烈墓》条及唐孟棨 《本事诗》。王楫家世隶军籍,奉令偕妻前往郧阳卫军营补伍。临别之际王母取出祖传的一双明珠,将其中一颗分与王楫夫妇。到营后,营长李克成觊觎王妻美色,意图染指,所谋不遂,与王楫发生正面冲突。李克成勾结讼师张有德,使王楫陷身冤狱。王妻郭氏走投无路,被迫将儿子九龄卖与陕西商人王章,分别时特意将明珠系在儿子颈上。后郭氏在太和山投渊自尽,为神道真武帝所救,又与避安史之乱而逃出长安的婆母相逢。婆媳投奔亲戚韩媪处居住,求得袁天纲的帮助,保住王楫性命。王楫改戍剑南,与旧友陈时策相遇,共同立下军功,加官授爵。后九龄得中状元,常抚玩明珠,思念父母。王家另一颗明珠由王楫之妹慧姬带入宫中,其后慧姬下嫁陈时策,与兄会面。而明珠多方展转,也落入九龄之手。最后九龄全力寻访父母,终于阖家团圆。这里所选的几支曲表现的是王楫母妹对远方亲人那种挥之不去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卜算子】 一曲以诗情洋溢的笔触描绘了王楫之妹慧姬眼中所见的暮春景象,含蓄地表露出剧中人因骨肉离散而产生的忧郁和怅惘之感。曲辞中 “帘幕” 系指门窗上的帘子与帷幕,“花褪残红柳絮飞” 脱化自宋苏轼《蝶恋花》 词中 “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 的隽语,“无计留春住” 则来源于宋欧阳修 《蝶恋花》 词中的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之句。韶光易逝,春日难留,“暖风”、“舞燕”、“残红”、“柳絮” 等晚春特有的景物在慧姬眼中全都成为忧愁的根源,无意间触动了她敏感的心弦。如果说【卜算子】 曲中慧姬的忧思在感慨亲人分离之外多少还夹杂一些少女伤春意绪的话,那么下一曲 【前腔】 中王楫之母的悲叹就纯是为儿子一家遥阻他乡而发的了。王母远眺天际,望眼欲穿,却等不到儿子从楚地归来。转眼春残花谢,点点飘坠的红雨也仿佛在替人耽愁。这里以移情手法含蓄地表现人物忧伤的心理,不说人愁眼看花,而说“风急桃花也似愁”,更见宛转曲折,情韵悠长。
接下来的两曲 【香罗带】 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出慧姬母女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支 【香罗带】 辞句意脉与前曲相贯通,而表意更为直截了当。其中 “黯黯” 意同昏暗; “萋萋” 是草木衰飒的形容语; “孤鸿” 和 “双鲤” 均系传送书信的使者,“孤鸿杳然双鲤逝” 便意味着音讯断绝; “桑樗” 义不详,疑同 “桑榆”,为老人晚年的象征性比喻。曲辞以 “莺花已半稀” 的残春景色逗起剧中人 “离魂暗飞” 之感,复以 “春回有时还到此” 的想象衬出 “天涯游子未应归也” 的不幸现实。际天春云,如丝碧草,在因得不到亲人音信而苦痛煎心的王母眼中只觉其 “黯黯” 与“萋萋”,“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无情的景物恰好映衬出人的惨淡心绪。“泪拱桑樗也,细雨斜阳独倚闾” 两句更以工致的笔墨勾画出王楫高龄老母眼含热泪、倚门盼子的感人景象,将老人对子女无私关爱的慈母情怀刻画得入木三分。同用 【香罗带】 曲牌的 【前腔】 回应首曲 【卜算子】,明写慧姬的念远思亲之情。“窗棂漏晚晖” 句与 “细雨斜阳独倚闾” 相应合,点明时间的推移,暗示出慧姬母女倚户瞻眺的专注和久长。“荆花” 古代常用以喻指同气连枝的兄弟,这里转以指兄妹; “萧疏” 有寂寞萧条之意; “迂” 义同远; “鸰原诗” 是指 《诗经·小雅》 中的 《常棣》,因其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之句,故后世常以 “脊令在原” 来比喻兄弟友爱之情,“脊令” 同 “鹡鸰”,故 “脊令原” 亦作 “鹡鸰原”。眼前春来春去,景色依旧而物是人非,慧姬骨肉情重,想起兄长飘零远方,消息阻绝,而自己枉为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丝毫也不能为兄长分忧助力,不由紧锁双眉,心事沉沉。最后的 “牢落关河也,只影孤形谁与俱” 两句中,“牢落” 有寥落、荒芜之意; “关河”是关隘山岭与河流江川的合称; “谁与俱” 的 “俱” 含有同行的意味。此处不说亲人牵挂王楫,而说王楫远赴关山、身单影只,对面着笔,不言情意而情意更见深挚。
这几支曲结构匀称整齐,语言清丽流畅。前两曲景中藏情,含而不露; 后两曲情景交融,打并为一,显示出作者对曲体特征把握的准确和填词技巧的纯熟。清李渔《闲情偶寄》论及曲中情、景关系时曾说: “景书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由外得。……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曲中根据王楫母、妹的不同身份、年龄及其各自的心理状态设计出富于个性的曲辞,既表现了人物,又借助人物主观感受写活了作为戏剧背景的周边景物,即景生情,以情带景,使整出戏笼罩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呈现出鲜明的剧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