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戎记·昭君亲自和戎
【山坡羊】 (旦) 王昭君,好一似,海枯石烂。手抱着金镶玉石琵琶一面,俺这里思刘想汉。一心心盼不到南来雁。雁! 你与我把画传拜上刘王天子,妾身要见无由见。伤残! 人在番间,心在长安。听言,放声哭出雁门关,昭君去和番,手把琵琶马上弹。刘王送,珠泪涟,跌绽凤头鞋半边。切齿恨着毛延寿,背仪容,往北番。想长安,盼长安,要见刘王难上难。
(众跪见介) (旦) 看马来!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小桃红】 (旦) 为人莫做妇人身,最苦是昭君,怨也; 恨只恨毛延寿,误写丹青羞辱汉朝臣。总有广寒宫普陀山,瑶池殿巫山庙,也为他倾国倾城,嫁单于,好伤情!
【下山虎】 西风飒飒,短亭长亭。两国和番使,奏入汉庭。簇簇耀日刀枪,带甲曳兵皂雕旗,促起程。昭君慵上马,雨泣云愁眉黛颦。汉宫空有三千女,尽皆泪倾,送别昭君出禁城。毡笠子,罩乌云,红衲袄,绣罗裙,凤鞋凤鞋踏玉镫,风勒马蹄轻。当时哭损汉高王,临别后,欲会无因。宫门静闭,凤枕袭袭,余香犹在鸳衾。
【庭前柳】 黑黯黯楚天云,滴溜溜泪珠倾,扑簌簌黄叶坠,咭叮当响秋砧。雁儿!雁儿!你在空中叫,断肠声,怎割舍,断肠人。
【一盆花】 迤里风霜历尽,见黄沙漠漠露草凄, 喇车儿更提铃, 哈哩哈嗒骆驼轻。路儿又不平,月儿又不明。强把琵琶一拨,总是离情。行行过山林,凛凛雪风紧。只见野渡迢迢河水冻,纷纷下得雪儿紧。为辞了汉高王,那王多奸佞,割舍得貌美人,把胭脂为阵。满朝多少文和武,有百万铁衣郎,更没个男儿性! 忍将红粉去和番,要那将军则甚?! (下)
【马鞍儿】 (单)铺马传宣罢战征,昭君入禁城。公主驸马齐喝彩,接着普陀观世音。
【胜葫芦】 大王驸马诸公请,咚咚打,鼓儿迎。舞燕儿舞罢排佳宴,打辣酥满斟饮。饮罢了歇息归去,散金碎银分与众军。恨不得向前行,搂定昭君。(下。旦上)虽则是重重毡帐暖,昭君怎肯与他同谐鸳衾! 纵有花如锦柳如茵,料应难比汉宫春。
(众)启娘娘,来此就是汉岭了。(旦)人言汉岭甚高,来此也不见高。
【粉蝶儿】 (旦)汉岭云横雾撇下,飕风湿透征衣。人到分关珠泪垂。谩说道人到分关珠泪垂,就是马到关前步懒移。人影稀,北雁南飞。冷清清朔风似箭,旷野云低。
【点绛唇】 (旦) 细雨飘丝,自幼在阃阈之中,哪曾受这般样风霜劳役?!
【滚】正是一步远一步,离了家乡多少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妇。转眼望家乡,飘渺魂飞。只见汉水连天,黄花满地。愁思雁门关上,望长安,纵有巫山十二难寻觅。
【滚】手抱琵琶出汉庭,哀哀哭出长安城,朝中烈士千千万,谁想功劳在妇人?!俺只见云黯黯雾沉沉,千年怀抱恨奸臣。今朝一别刘王主,咬定牙根恨不平也么。思我君,想我主,实指望凤枕鸾衾同欢会,又谁知凤只鸾孤一样肝肠碎。忽听得金鼓连天振地响,人赛彪马似龙飞。只见旌旗闪闪,黑白似云飞。见番兵,好一似群羊聚会,发如枯松,面如黑漆,鼻似鹰钩,须卷山驴。兄弟,你对番兵说,叫他下阵在关前立。好一似线断风筝难回避,好一似无声韵不回,好一似石沉海底月正圆,又被云遮掩;花正开,又被狂风摆。想当初娥皇愁虞舜,今日昭君怨恨在沉埋,想起卓文君题桥志在。
【滚】记昔君王恩爱深,谁知今日折龙衾?无限凄凉无限苦,手把琵琶诉此情。手挽着琵琶调拨。(末)启娘娘,琵琶为何不响? (旦)我知道了。非是他音不明,多应是我心自焦。把指尖儿将丝弦操,正是知音弹与知音听,奈故人已远,怎得个知音晓?!纵有伯牙七弦琴,惟有孔仲尼堪叹颜回少,聪明富贵难比无高。怨侣付多情,藕丝弦下焦,音韵多颠倒,不响难拨操,怎不叫人恍恍心焦?!若是弦断了,花落连根倒。弦断无声了,宝镜昏难照。想前生烧了断头香,今世里离多会少。总是奴情稀命薄损,娇容瘦,减腰圆。
【后庭花】 一来难忘父母恩,二来难舍龙衾枕,损害良民,三来亏了百万铁衣郎,昼夜辛勤,国家粮草都费尽,今日昭君输了身,万年羞辱汉元君。宁作南朝黄泉客,不做番邦掌国人,洒泪如倾。恨只恨毛延寿那奸臣! 谁承望佐国无成,泪斑斑,戴月披星,举头见日,不见汉长城。
【要孩儿】 (旦) 泪流湿透襟重,(又),隔断巫山十二峰。从今休想襄王梦,蓝桥水涨人难见,(又),飘散琼花无影踪,怎想得阳台梦! 若要云雨佳期相会,除非是梦里相逢。
《和戎记》 讲的是王昭君和番的故事。大意是: 汉元帝想封皇后,大臣言越州王太守之女宜立为后。帝令画工毛延寿去画影图形。毛至王府索贿不成,乃将昭君自画像点污,说她有败国亡家之痣和孤独之痕。元帝大怒,命将昭君囚入冷宫。一日,元帝去后花园游玩,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他依声寻人,发现昭君美若仙娥,当即封为皇后; 然后判定毛有欺君之罪,拟杀之以解美人之恨。毛延寿闻听,吓得不轻,马上怀揣昭君画像,逃至匈奴,献给单于,并诱使单于向元帝讨要昭君。一开始,元帝舍不得,从三千佳丽中找来一个当替身; 但被毛延寿识破,被单于退回。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昭君一路历尽艰辛,到达塞外。她要单于杀了毛延寿,方肯下嫁。单于果然杀了毛,昭君则投江自杀。
戏曲故事与历史故事有着较大的出入。简之又简的 《前汉书》 中根本没有故事可言; 而在《后汉书》所铺陈的故事中,连毛延寿的名字都没见着。只说昭君进宫数年,得不到天子宠幸,自己报名充当元帝的礼物,送与单于; 元帝发现昭君貌若天仙,有些恋恋; 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昭君与单于生了两个儿子。单于死后,她想告老还乡; 但成帝要她入乡随俗,嫁给新的单于,单于的儿子,还好不是她亲生的那个。
至于毛延寿的故事,则是 《西京杂记》 之类稗史中的虚构。
这里所选的一出写的是昭君由辞别汉宫到达匈奴国都的情节。是整部戏发展到高潮的部分。其内容除了一些交代性的、连接性的对白外,绝大多数是昭君的个人咏叹。通过写她一路上的观感,展现她的两种心态。一是怨,一是恨。怨的是汉元帝,即戏中的 “刘王天子”、“刘王”、“汉高王”、“汉元君”; 她怨他既然爱她,为什么不留她。她怨的另一面是 “恋”,或者说 “怨” 也是出于 “恋”。她是如此留恋汉元帝,以至于认为汉元帝也同样留恋她。
昭君恨的是毛延寿。她口口声声地骂毛为奸臣,是使她离开长安的繁华与温柔、流徙到塞外的荒寒与寂寥的罪魁祸首。最后,她利用单于对自己的垂涎,借刀杀人,真的是 “恨” “死” 了毛延寿。
长安与塞外的巨大差异使昭君的怨恨也越来越巨大。在那广袤无垠的漠野,一名从未出过远门的闺秀疯狂地弹着琵琶,仿佛在绝望地呼天抢地。她的心胸剧烈地起伏着,终于迸出那足以耸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妇女反抗的豪迈的先声: “汉朝多少文和武,有百万铁衣郎,更没个男儿性! 忍将红粉去和番,要那将军作甚?!” 这话真让我等须眉惭愧地冷汗浃背、无地自容!
昭君唱词中虽不泛女性的温婉、细腻与轻盈,但更多的是激越、开阔与急切。唱词的另一特色是句式摇曳多姿与当时主人公的心情及其变化相配,尤其是连续的短句组合,如 “氈笠子,罩乌云,红衲袄,绣罗裙。” 等,更为贴切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幽怨与激切。
象声词的妙用让观众叹为 “听” 止。如 “扑簌簌黄叶坠,吉叮当响秋砧。” 再如 “喇车儿更提铃, 哈哩哈嗒骆驼轻。” 那时驼铃与落叶的交响, 在死寂的背景中显得格外清脆。另外,全部文辞中纯粹的大口音和闭口音很少,大量的是半开口音。它们奠定了整出戏的基调: 并不昂扬,也不颓废; 符合一位蒙冤受难又不甘屈辱的女性的心声。
这部传奇今存明富春堂刊本 (收入《古本戏曲丛刊》 二集),这里所录据王古鲁编 《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 本,属于流行于安徽青阳县的徽调弋阳腔系统,故有滚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现代诗人朱湘写过一首叫 《昭君出塞》 的长篇叙事诗。朱生于安徽太湖县,而太湖县离青阳很近。他可能从小看过民间艺人演过此剧。那首诗通篇模拟昭君的口吻,可惜稍嫌软弱。
(众跪见介) (旦) 看马来!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小桃红】 (旦) 为人莫做妇人身,最苦是昭君,怨也; 恨只恨毛延寿,误写丹青羞辱汉朝臣。总有广寒宫普陀山,瑶池殿巫山庙,也为他倾国倾城,嫁单于,好伤情!
【下山虎】 西风飒飒,短亭长亭。两国和番使,奏入汉庭。簇簇耀日刀枪,带甲曳兵皂雕旗,促起程。昭君慵上马,雨泣云愁眉黛颦。汉宫空有三千女,尽皆泪倾,送别昭君出禁城。毡笠子,罩乌云,红衲袄,绣罗裙,凤鞋凤鞋踏玉镫,风勒马蹄轻。当时哭损汉高王,临别后,欲会无因。宫门静闭,凤枕袭袭,余香犹在鸳衾。
【庭前柳】 黑黯黯楚天云,滴溜溜泪珠倾,扑簌簌黄叶坠,咭叮当响秋砧。雁儿!雁儿!你在空中叫,断肠声,怎割舍,断肠人。
【一盆花】 迤里风霜历尽,见黄沙漠漠露草凄, 喇车儿更提铃, 哈哩哈嗒骆驼轻。路儿又不平,月儿又不明。强把琵琶一拨,总是离情。行行过山林,凛凛雪风紧。只见野渡迢迢河水冻,纷纷下得雪儿紧。为辞了汉高王,那王多奸佞,割舍得貌美人,把胭脂为阵。满朝多少文和武,有百万铁衣郎,更没个男儿性! 忍将红粉去和番,要那将军则甚?! (下)
【马鞍儿】 (单)铺马传宣罢战征,昭君入禁城。公主驸马齐喝彩,接着普陀观世音。
【胜葫芦】 大王驸马诸公请,咚咚打,鼓儿迎。舞燕儿舞罢排佳宴,打辣酥满斟饮。饮罢了歇息归去,散金碎银分与众军。恨不得向前行,搂定昭君。(下。旦上)虽则是重重毡帐暖,昭君怎肯与他同谐鸳衾! 纵有花如锦柳如茵,料应难比汉宫春。
(众)启娘娘,来此就是汉岭了。(旦)人言汉岭甚高,来此也不见高。
【粉蝶儿】 (旦)汉岭云横雾撇下,飕风湿透征衣。人到分关珠泪垂。谩说道人到分关珠泪垂,就是马到关前步懒移。人影稀,北雁南飞。冷清清朔风似箭,旷野云低。
【点绛唇】 (旦) 细雨飘丝,自幼在阃阈之中,哪曾受这般样风霜劳役?!
【滚】正是一步远一步,离了家乡多少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妇。转眼望家乡,飘渺魂飞。只见汉水连天,黄花满地。愁思雁门关上,望长安,纵有巫山十二难寻觅。
【滚】手抱琵琶出汉庭,哀哀哭出长安城,朝中烈士千千万,谁想功劳在妇人?!俺只见云黯黯雾沉沉,千年怀抱恨奸臣。今朝一别刘王主,咬定牙根恨不平也么。思我君,想我主,实指望凤枕鸾衾同欢会,又谁知凤只鸾孤一样肝肠碎。忽听得金鼓连天振地响,人赛彪马似龙飞。只见旌旗闪闪,黑白似云飞。见番兵,好一似群羊聚会,发如枯松,面如黑漆,鼻似鹰钩,须卷山驴。兄弟,你对番兵说,叫他下阵在关前立。好一似线断风筝难回避,好一似无声韵不回,好一似石沉海底月正圆,又被云遮掩;花正开,又被狂风摆。想当初娥皇愁虞舜,今日昭君怨恨在沉埋,想起卓文君题桥志在。
【滚】记昔君王恩爱深,谁知今日折龙衾?无限凄凉无限苦,手把琵琶诉此情。手挽着琵琶调拨。(末)启娘娘,琵琶为何不响? (旦)我知道了。非是他音不明,多应是我心自焦。把指尖儿将丝弦操,正是知音弹与知音听,奈故人已远,怎得个知音晓?!纵有伯牙七弦琴,惟有孔仲尼堪叹颜回少,聪明富贵难比无高。怨侣付多情,藕丝弦下焦,音韵多颠倒,不响难拨操,怎不叫人恍恍心焦?!若是弦断了,花落连根倒。弦断无声了,宝镜昏难照。想前生烧了断头香,今世里离多会少。总是奴情稀命薄损,娇容瘦,减腰圆。
【后庭花】 一来难忘父母恩,二来难舍龙衾枕,损害良民,三来亏了百万铁衣郎,昼夜辛勤,国家粮草都费尽,今日昭君输了身,万年羞辱汉元君。宁作南朝黄泉客,不做番邦掌国人,洒泪如倾。恨只恨毛延寿那奸臣! 谁承望佐国无成,泪斑斑,戴月披星,举头见日,不见汉长城。
【要孩儿】 (旦) 泪流湿透襟重,(又),隔断巫山十二峰。从今休想襄王梦,蓝桥水涨人难见,(又),飘散琼花无影踪,怎想得阳台梦! 若要云雨佳期相会,除非是梦里相逢。
《和戎记》 讲的是王昭君和番的故事。大意是: 汉元帝想封皇后,大臣言越州王太守之女宜立为后。帝令画工毛延寿去画影图形。毛至王府索贿不成,乃将昭君自画像点污,说她有败国亡家之痣和孤独之痕。元帝大怒,命将昭君囚入冷宫。一日,元帝去后花园游玩,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他依声寻人,发现昭君美若仙娥,当即封为皇后; 然后判定毛有欺君之罪,拟杀之以解美人之恨。毛延寿闻听,吓得不轻,马上怀揣昭君画像,逃至匈奴,献给单于,并诱使单于向元帝讨要昭君。一开始,元帝舍不得,从三千佳丽中找来一个当替身; 但被毛延寿识破,被单于退回。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昭君一路历尽艰辛,到达塞外。她要单于杀了毛延寿,方肯下嫁。单于果然杀了毛,昭君则投江自杀。
戏曲故事与历史故事有着较大的出入。简之又简的 《前汉书》 中根本没有故事可言; 而在《后汉书》所铺陈的故事中,连毛延寿的名字都没见着。只说昭君进宫数年,得不到天子宠幸,自己报名充当元帝的礼物,送与单于; 元帝发现昭君貌若天仙,有些恋恋; 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昭君与单于生了两个儿子。单于死后,她想告老还乡; 但成帝要她入乡随俗,嫁给新的单于,单于的儿子,还好不是她亲生的那个。
至于毛延寿的故事,则是 《西京杂记》 之类稗史中的虚构。
这里所选的一出写的是昭君由辞别汉宫到达匈奴国都的情节。是整部戏发展到高潮的部分。其内容除了一些交代性的、连接性的对白外,绝大多数是昭君的个人咏叹。通过写她一路上的观感,展现她的两种心态。一是怨,一是恨。怨的是汉元帝,即戏中的 “刘王天子”、“刘王”、“汉高王”、“汉元君”; 她怨他既然爱她,为什么不留她。她怨的另一面是 “恋”,或者说 “怨” 也是出于 “恋”。她是如此留恋汉元帝,以至于认为汉元帝也同样留恋她。
昭君恨的是毛延寿。她口口声声地骂毛为奸臣,是使她离开长安的繁华与温柔、流徙到塞外的荒寒与寂寥的罪魁祸首。最后,她利用单于对自己的垂涎,借刀杀人,真的是 “恨” “死” 了毛延寿。
长安与塞外的巨大差异使昭君的怨恨也越来越巨大。在那广袤无垠的漠野,一名从未出过远门的闺秀疯狂地弹着琵琶,仿佛在绝望地呼天抢地。她的心胸剧烈地起伏着,终于迸出那足以耸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妇女反抗的豪迈的先声: “汉朝多少文和武,有百万铁衣郎,更没个男儿性! 忍将红粉去和番,要那将军作甚?!” 这话真让我等须眉惭愧地冷汗浃背、无地自容!
昭君唱词中虽不泛女性的温婉、细腻与轻盈,但更多的是激越、开阔与急切。唱词的另一特色是句式摇曳多姿与当时主人公的心情及其变化相配,尤其是连续的短句组合,如 “氈笠子,罩乌云,红衲袄,绣罗裙。” 等,更为贴切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幽怨与激切。
象声词的妙用让观众叹为 “听” 止。如 “扑簌簌黄叶坠,吉叮当响秋砧。” 再如 “喇车儿更提铃, 哈哩哈嗒骆驼轻。” 那时驼铃与落叶的交响, 在死寂的背景中显得格外清脆。另外,全部文辞中纯粹的大口音和闭口音很少,大量的是半开口音。它们奠定了整出戏的基调: 并不昂扬,也不颓废; 符合一位蒙冤受难又不甘屈辱的女性的心声。
这部传奇今存明富春堂刊本 (收入《古本戏曲丛刊》 二集),这里所录据王古鲁编 《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 本,属于流行于安徽青阳县的徽调弋阳腔系统,故有滚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现代诗人朱湘写过一首叫 《昭君出塞》 的长篇叙事诗。朱生于安徽太湖县,而太湖县离青阳很近。他可能从小看过民间艺人演过此剧。那首诗通篇模拟昭君的口吻,可惜稍嫌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