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2022-12-20 可可诗词网-千家诗翻译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原诗今译】


        早就听说洞庭湖风景美不胜收,
        今有幸登上俯瞰洞庭的岳阳楼。
        洞庭湖把东南分成了楚尾吴头,
        那湖水与天光连一起云波同流。
        唉! 众亲朋无一字慰我的愁肠,
        老病的我啊,携妻小浪迹孤舟。
        胡马向南侵袭想关陇战火云扰,
        凭栏北望呵思宗庙我老泪横流。


        【鉴赏提示】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携家由四川夔州(今四川 奉节县)乘船出峡,抵达湖北江陵,后又辗转漂泊,于冬天流 落到岳阳。此时的杜甫,年已五十七岁,身受多种疾病困 扰。在颠沛连年、历尽沧桑之后,一天,他终于登上了久已闻 名的岳阳楼,面对浩茫无际的洞庭湖水,联想起国事的艰 危,自身境遇的凄凉、年老多病的苦楚,万般感慨涌上心头, 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起首二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语出平易,而内 涵却十分深厚。清人仇兆鳌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 也。”(《杜诗详注》)但无论就这两句,或是全篇,都难以看出 其中喜悦情感的流露。昔日的杜甫,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抱负,曾有“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的豪放,也 许在那时,他便听说过洞庭湖的雄奇伟丽,萌生起放浪洞庭 的愿望。然而,当他终于登上岳阳楼的时候,情怀景况却远 非昔日可比:国家多灾多难、仕途坎坷失意、生活漂泊窘迫、 身体衰老多病……这一切,使得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怀更加 郁重,感情的表现也更加深沉了。写于此诗十七年前的《同 诸公登慈恩塔》诗中,杜甫就曾流露道:“自非旷士怀,登兹 翻百忧。”用来理解此时登岳阳楼的心情该是很贴切的。因 而,“昔闻”“今上”二句,与其说是写登楼之喜,莫如说表现 了诗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的沉郁心境。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诗人极写洞庭湖 浩渺无际的阔大气象,意境十分深厚。吴楚,指春秋战国时 吴、楚两国之地,包括我国东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 北、湖南等地。东南坼,暗用《淮南子》中“天倾西北,地陷东 南”之意。一个“坼”字,精警地突现了浩翰湖水将吴楚两国 分裂开来的壮观景象。《水经注·湖水注》云:“洞庭湖,广五 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诗人由此生发,以更为夸张的笔 致,称不仅日月出没水中,连天地也好似浮在了湖面上。寥 寥“乾坤日夜浮”五字,淋漓尽致地画出洞庭水势的壮阔宏 伟,其意其境,耐人寻味,诗人手笔之雄劲瑰奇也于此可见 一斑。难怪王嗣奭惊叹:“三、四句已画大观,后来诗人何处 措手?”(《杜臆》)。
        由吴楚之“坼”、乾坤之“浮”,诗人即景生情,不禁联系起 个人的遭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孙洙曾在《唐诗三 百首》里批道:“亲朋句承吴楚句,老病句承乾坤句。”所言颇 有见地。杜甫从四川驾舟东下,飘荡无依,由“吴楚东南坼”想 到身居吴楚的亲朋好友音讯全无,孤寂之感更为浓烈。这是 末句“凭轩涕泗流”的原因之一;由“乾坤日夜浮”想到自己年 近花甲,耳聋牙落,贫病交加,却仍泛一叶孤舟飘浮无定,前 途渺茫,辛酸之情更为凄楚。这是涕泗长流的原因之二。从登 楼所见洞庭气象的广阔宏奇,转至感叹个人身世的孤寂悲 凉,乍一看来反差过大,显得很不和谐。其实,正是这种强烈 的差异,才引发并加强了杜甫的孤独落寞之感。“吴楚”二句, 写湖的浩茫无际,景中交融着自己飘荡无依的情感;“亲朋” 二句,写自己老病无归的愁绪,情中可见飘浮于湖上的景物, 景与情相辅相生,结合得极为自然紧密。
        诗的尾联,由个人的不幸联想到国家的危难。诗人凭栏 北望,想到西北边境,郭子仪正率兵抵抗吐蕃侵扰,大唐国力 已一蹶不振,不禁忧国伤时,心内如焚。这是涕泗长流的原因 之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杜甫晚年,尽管他穷愁潦倒,身 无定所,却始终以天下苍生为怀,时时将国家安危系于心 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为“战血流依旧”(《风疾舟中 伏枕书怀》)的祖国痛心流泪。这恰是杜甫的伟大之处。也正 因如此,他才能写下《登岳阳楼》这样意境开阔、悲壮深沉、情 景交融的旷世佳作。诵赏此诗,不可不从这里着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