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张 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原诗今译】
我归心似箭,争取着时间,
还算好了往来路途的期限。
秋风啊,她却不肯等待我,
先到洛阳,抢在我的前边。
【鉴赏提示】
张说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四川,都有诗作。其诗集 中《被使在蜀》和本篇编次挨近,估计写作时间也相近。两相 参照,可更深入地体会到本篇的情昧。
“客心”,即作客在外产生的急切的归乡之心。“争日 月”,指归心与日月争速度。诗人出使四川时,因为深深地眷 恋亲人,因而处理公务时争分夺秒。一个“争”字,把诗人客 居异地时急切盼归的心境,生动而充分地映现出来。天下山 水之观在蜀。一个出生在洛阳的诗人,在这天府之国里流连 山水,寄景抒怀,该是何等的赏心乐事! 诗人何以这样归心 似箭,无暇旁骛? “来往预期程”道破了个中奥秘。原来诗人 临行前就预订了出去归来的时间。这倒不一定是因为公府 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而是因 为诗人在深切地思念家乡亲人,那家乡的亲人们也正殷切 地盼望他归来哩! 短短十个字,既简练明确地交待了诗人这 次出使四川时对来往旅程时间的预期,又生动含蓄地烘托 出他到目的地后盼归的急切心情,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埋 下了伏笔。
本来安排得好好的,与亲人“秋月定相逢”,却不料“即 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 (《被使在蜀》)。失望、怅惘,甚至有 些烦恼的思绪,自然涌现在心头。他当然想象得出,当飒飒 的秋风吹遍洛阳城的时候,亲人们想起他的预言,定然分外 焦急,这会儿可能正倚窗望秋月,遥盼游子归哩!但是,诗人 却将这种种复杂的思绪统统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 来: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烦人的秋风呵,你就不 等等我,径自先吹到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避免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率直无味,而将自 然界的秋风人格化,既清楚地交待了诗人到达洛阳的日期 迟于预定的日期这一意外事件,又生动地映现出诗人此时 复杂的思绪,真可谓事中见人,一箭双雕。掩卷沉思,我们仿 佛看到诗人在四川道上急切赶路的身影,听到诗人在秋风 中轻轻叹息的声音,感受到诗人心中涌起的种种思绪。正如 沈归愚所谓:“秋风先到,巧思妙义,难以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