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原诗今译】
梅子熟透了呀天天都放晴,
船到小溪尽头改换山路行。
片片绿阴不比来时路上少,
偶然还能听到黄鹂四五声。
【鉴赏提示】
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的百余年间,诗坛上是江西派的 天下。曾几生活于这一时代,自然免不了接受江西派的影 响,他十分推重黄庭坚,把一部《山谷集》读得烂熟,又曾经 向江西派诗人韩驹、吕本中二人请教过诗法,所以后人也想 把他列入江西派。不过,“他的风格比吕本中的还要轻快,尤 其是一部分近体诗,活泼不费力,已经做了杨万里的先声。” (钱钟书 《宋诗选注》) 这说明他并不完全投向于江西派门 下,而是注意探索自己的路,他的学生陆游后来回忆时也说 “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 (《赠应秀才》),“律令 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 (《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 授》),亦是证明。
这首《三衢道中》就完全不像江西派的做法。
“三衢”是今浙江省衢县一座山的名称。诗中描写旧历 四、五月间梅子成熟时节的江南山水之美。本来,这个时候 的江南地方是多雨的,所谓“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贺铸《青玉案》词)便是此时的特有景象。但在曾几笔 下,天气却是连日晴朗,这就为作者出游增添了一抹亮色。 他先是乘舟而行,然后登山,水路和山路上所见都是草木成 荫,翠绿可爱,所不同者只是在山中还听到了黄鹂的断续叫 声而已。前两句写时令、天气和一路行程,后两句在遍野葱 茏的大背景中忽而引入了鸟鸣之声,更加反衬出了环境之 幽,使诗情画意为之生动起来。
诗中并不拘泥一景一物加以详尽细致的描写,而是采 用了相当概括的手法,从出游的角度写出。似乎是随手拈 来,毫不费力,其轻快活泼的节奏确实表现了作者的风格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