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2019-09-13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谢灵运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是一篇记游诗,描述自石壁精舍游归巫湖东轩所见景色和游观乐趣。创作年代大约在元嘉二年(425),即永嘉辞归始宁的第三年。前一年开始营建石壁精舍,建经台,立禅室,列僧房。

头四句写石壁精舍山水之美和乐而忘归。山中气候多变,晨昏异景,山水在晨曦夕阳的映照下总是清晖蕴含,一片幽静,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首句落笔即见山水情韵,二、三两句顶针连环,诗笔清虚空灵,这里首次以诗的语言提出山水自然可以娱人性情的美学命题。第四句承二、三句而来,因果相关。这四句深得山水真趣,故《静居绪言》说: 仆尝一游吴越之山水矣,每当即景延览之际,‘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之时,击杖而歌,低徊无已。”惟其山水情深,别具只眼,故能深探其奥蕴,依恋不去,因此“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写湖中所见晚景:“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从舟中回望树木葱笼的壑谷,已是暮色深沉,杳霭朦胧了。天空云霞的光彩逐渐消散于晚霏夕氛之中,诗人的目光从高远处收拢回来,转而观赏湖面近处景色,只见在夕阳余辉中芰荷光色互映,蒲稗柔叶相依,既各具风姿,又都显现清幽之美。这四句是诗中写景的主要部分,自远而近,由山而水,游目于晚景,融情于山水,物我两谐,充满诗情画意。诗人李白对“林壑”、“云霞”两句尤为激赏含爱,在“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之后,竟直取此二句添写成: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这两句之所以为李白惊羡,主要在运用“敛”、“收”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它不但写出林壑、云霞晚景特征,而且写出其光色逐渐暗淡、消失的变化过程。加上下面所写的芰荷互映,蒲稗相依,便渲染出一幅夕阳落照的生动画面。恬淡幽静,清美透逸,无声无语,一如诗人寂静的心境。接着,诗人以“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两句,写舍舟换步沿着南面的小路直抵东轩安歇。“愉悦”两字,既说明自石壁还归,饱览山水,心满意足,也说明有一种理性的彻悟,故而最后四句归纳出: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前两句写自身悟道,后两句写以道悟人。诗人认为,养生之道关键在于清思少欲,只要心境淡泊,自足于心,无求于外,则外物自轻,道理自顺,人与自然便可达到和谐圆融的境界。希望摄生之客推求此道,得到新的彻悟,进入新的人生境界。

这首诗以游归为线索,先写石壁游观之乐,次写湖中所见之景,后写养生悟道,将纪游、兴情、悟理融会贯通,络绎写来,条理井然。《历代诗评注读本》说: “此诗精神,全着意一 ‘还’字,可窥古人顾题不肯疏忽处,然惟大谢独严。”张氏《古诗赏析》说:“前六,先叙石壁之景,游壁之乐,而紧 ‘出谷’ 二句点清竟日,落到还湖。中六,则叙湖中所见晚景,趋径、偃扉,又透后题。后四,总上两层,约指其趣,自悟悟人,咏叹作结。”结尾四句的说理乃是诗人在山水观览中的感情升华,他所追求的不仅是感官的愉悦,更注重探求它对人生的真正价值,他所说的“清晖能娱人”包含着深刻的理念,体现着一种新的山水审美观念,足以与同时代的宗炳所提出的“畅神说”互映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