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据四部丛刊影印毛 校宋本《鲍氏集》,下同)
这首诗写爱国将士捐躯报国的壮志和边塞战斗环境的艰苦。
诗由三部分组成。前八句写战争形势。首二句“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写边防告急,羽檄飞传,烽火报警。“羽檄”、“烽火”连用,有力地突出军情火急,落笔即见峻切警动。“起”、“入”两字极写由边亭至都城急速传递战争警报的情景。两句起势突兀,惊挺峻拔,渲染出强敌寇边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全篇文字均由此契引而出。“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骑驰援广武与调兵急救朔方同时进行部署,点带出战争规模之大和对敌反应迅速。然后推进一层,就敌我双方进行分述:“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一写时当严秋,敌兵弓箭强劲,阵容强大,一写天子震怒,使者传命,络绎不绝,用以照应前面几句。中间八句写行军和边地气候。“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梁”写军队行进情景。“雁行”、“鱼贯”喻写正义之师训练有素,队伍整齐,纪律严明。“缘石径”、“渡飞梁”概写军队不畏险阻跨山过河向前挺进的情景。“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写家国思念之情和冒寒行军之状。接下去四句深入一步细写边地艰苦环境。“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写风势之猛,勾绘出狂风劲疾,冲塞而起,飞沙走石的景象。“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写严寒气候,描绘出战马惧寒,毛竖如蝟,手指僵直,难以挽弓的情景。这四句真实地再现了出征将士为杀敌卫国不怕风沙酷寒的高昂斗志,也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这种疾风冲塞、沙石飞扬、马毛如蝟、角弓难张的艰难困苦写得愈是酷烈,愈能见出爱国将士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和战斗精神。最后四句正面抒写报国壮志和誓辞。“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写时危而臣节始见,世乱而忠良方识,造语精警,思想深刻,为千古不易之理。它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一方面说只有在国家危难之秋才能见出志士仁人的忠肝烈胆,另一方面说在血与剑的严峻考验中惟有忠良之士能贞节自厉,矢志坚壹,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奋笔疾书,丹心自誓,铿锵有力地抒写出捐躯报国的凌云壮志和死为国殇的豪迈气概。前者是人生崇高目的的自我认同,后者是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两句谱写出一曲誓死报国、气壮山河的高亢战歌,表现出为国而死虽死犹荣的生死观和荣辱观,丹心昭昭,可鉴日月。这里不仅汲取爱国诗人屈原《国殇》的思想精髓,发扬之,蹈厉之,而且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这首诗是鲍照爱国诗歌的代表作,也是古代爱国主义诗歌中的名篇。它创作于浮艳成风充斥绮罗香泽之气的南朝诗坛,排奡而出,独放异彩。全诗纵笔挥洒,一气贯注,洋溢着慷慨赴敌,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情。刚健遒劲,凌厉峭拔,气韵沉雄。沈德潜《古诗源》评道: “明远能为抗壮之音,颇似孟德。”朱熹《朱子语类》也说: “明远才健……如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尾缩如蝟,角弓不可张’,分明说出边塞之状,语又峻健。”
-
张籍诗《江南曲》
[2019-09-19]
-
词·况周颐词《江南好》
[2019-09-19]
-
诗歌·乐府民歌《江南》
[2019-09-19]
-
世说新语《桓公入洛轻诋门》
[2019-09-19]
-
词·朱彝尊词《桂殿秋》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