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诗歌·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首章法整饬的四言诗,紧紧扣住一个“思”字,突出一个“愁”字,抒发了少妇愁思不已的真实感情。
第一章写思妇赞颂丈夫并点出丈夫从军出征的事件。诗以思妇的口吻说她的丈夫英俊威武,是国中的豪杰。三个“兮”字,读起来音调铿锵,富有韵味,把思妇充满自豪而得意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对丈夫直接赞美之后又进一步对其英武姿态进行描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这样一个才貌出众的国中英杰远离家乡奔赴战场,怎能不使妻子怀想至极呢?
第二章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上章末句说她丈夫是为王远征的先锋。作为军队的先锋,即使有超人的本领也难担保在战争中没有伤亡。思妇想到这些,自然会极度悬念,当她丈夫一离开家园,她的怀念心情就再也按捺不住了,“首如飞蓬”形象地表现了这一心情。头发蓬松散乱,说明无心梳理,思想完全集中到思念丈夫上面。接着用了一个“谁适为容”的反问句,使感情加强诗意折进一层,道出了“首如飞蓬”的原因,表明了思妇因亲人远役出征失去了生活的欢乐,已无心梳洗打扮。这里暗示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
四两章写思妇积思成愁的情形。第三章一开笔就写道:“下雨呀,下雨呀! 反而出了红太阳”,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正可比喻思妇日想夜盼丈夫归家,结果希望变成了失望。随着丈夫不能归来的现实,她的怀念之情不断加强和延伸,以至于想得头疼成疾。即便如此,她也心甘情愿。所以她说:“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在这里,其忧愁心情不加掩饰地吐露了出来。按照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愁思不已就会产生解愁的想法,寻求排忧的办法。这个少妇也不例外。她是想获得一种忘忧草种在堂屋的后面,以便时常看看忘却忧愁。事实上,即使把忘忧草植于屋后日夜观看,也仍然解不了愁、消不了忧,何况是得不到忘忧草呢?既然忘忧草弄不到手,只好永远愁下去。久忧难消,自然会郁积成难以医治的心疼病。
这首思妇诗,与《诗经》中同类作品相比较,有其独特之处。《诗经》中其他思妇诗的女主人公,多属劳动妇女,征人多是被迫从征。这首诗里的思妇与征人,应属于有产阶级的成员,其服役虽不能说是自愿,但也看不出是被迫的(“为王前驱”和“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等诗句可证)。然而诗中所表现的不是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情调是健康的,与其他同类诗章具有同样的进步意义。本诗中抒发的愁苦思想和赞美的内容,与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审美观是一致的。
这首短诗,有着明显的抒情特点。方玉润说:“始则‘首如飞蓬’,发已乱矣,然犹未至于病也。继则‘甘心首疾’,头已痛矣,而心尚无恙也。至于使我心痗,则心更病矣,其忧心之苦何如哉?使非为王从征,胡以至是?”(《诗经原始》)参以方氏之见,可以归纳这首诗的抒情结构特点是:首章言爱,次章言思,三章言忧,四章言病。真乃结构严谨,连贯紧密,层层深入。由对丈夫的称赞表现对丈夫的敬爱;爱之深自然念之切;久念而不归,自然痛忧不已;痛忧不能解,必然酿成心病。这样的抒情艺术结构,完美地表达了诗人真实的思情。
-
张籍诗《江南曲》
[2019-09-19]
-
词·况周颐词《江南好》
[2019-09-19]
-
诗歌·乐府民歌《江南》
[2019-09-19]
-
世说新语《桓公入洛轻诋门》
[2019-09-19]
-
词·朱彝尊词《桂殿秋》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