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陆游诗《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2023-02-10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歌·陆游诗《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毬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九月,时作者居山阴。“诗稿”,指作者于淳熙十四年(1187)在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刻成的《剑南诗稿》前集,计二十卷,凡二千五百余首。这是自述创作经验自道创作甘苦的一首言理诗。

开头四句自谦作诗未工,谓其早年学诗,只是学步古人,所以内容贫乏,风格孱弱,未有所得而以此为惭。“残余”,指古人作品中的残存糟粕。作者年轻时拜曾幾为师,学江西派,只是在模拟中讨生活。“力孱气馁”,谓力量单薄,内容欠充实。“四十”以下十二句,进行自我肯定,谓环境和生活经历变换,诗家三昧忽现眼前,因而信手写来,如夺天机,诗艺大成。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作者的这一变换是从“四十从戎”开始的。乾道八年(1172),作者在南郑参加王炎幕府,时年四十八岁。言四十,乃举其成数。在作者一生中,这既是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又是诗书生涯的转折点。于是,接着以三组并列对句全面展示当时的军旅生活场景,包括打球、阅马、纵博、艳舞等场景,令人一新耳目,所展示的场景甚为轰轰烈烈。以下两组对句展示文化娱乐场景,“琵琶”二句,专写这一娱乐场景中的乐队,用以渲染气氛。这两组对句所展示的景象,同样也蓬蓬勃勃。作者从“四十从戎”起所经历的就是这样,这是一般“闭门觅句”的诗人所难以想象的。“诗家”四句,是说诗境与诗艺。“三味”,佛家语,原义为正定,这里指诗歌创作的要诀,明白了这些,对屈原、贾谊两人的创作精义就能清楚地领会。于是,写的时候便得心应手,妙境天成,犹如天机云锦,并非刀尺所能裁剪。这是诗艺大成的标志。作者的诗境、诗艺,达到这一境界,正是“四十从戎”的结果。

末尾四句,在回顾学诗经历之后更加觉得学诗之艰难,为后继无人担忧。“秋毫未合天地隔”,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说明,以自身生活体验为依据进行创作实非易事。“广陵散”,古琴曲名。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后康为司马昭所杀,临刑,索琴弹此曲,并曰:“《广陵散》从此绝矣!”后世因称失传之绝艺为《广陵散》。后二句说: 我死了以后不足论,只是为诗学失了真传而惋惜。所谓诗学真传,指的就是他从实践中所领悟的“诗家三昧”。具体地说,就是作诗要有生活内容,要在“诗外”求诗。

作者的创作经验来之不易。他很自信为诗学真传,故走笔作歌,希望有益来者。这是这首言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