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

2019-09-19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辞赋和古代神话·古代神话·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文训》)

(据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本)

《女娲补天》这则瑰丽奇伟的神话,是见诸文字记录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共分三段,从开头到“鸷鸟攫老弱”是第一段,写古时天地忽然崩裂和崩裂以后的种种可怕景象。以下四句是第二段,写女娲补天、诛怪、治水等功绩,是神话的主体部分。最后六小句写女娲补天以后天下太平、人民安康的情景,是第三段。文章严整精炼,可见已经从产生神话的原始时代的“不自觉艺术加工”到半自觉乃至全自觉艺术加工的程度了,然而总的说来,仍不失为忠实记录,我们还得据此以研究中国古代神话。

这则汉代初年记录的神话有两件事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天地崩裂毁坏的原因,这里没有点明,看光景大约是自崩自裂,自己毁坏。正由于天地是自崩自裂,自己毁坏,所以局面大,令人生畏,女娲补天的意义便更重要。不像东汉王充《论衡》和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记叙的那样,是由于共工与颛顼或祝融争战,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使天地残坏,这才由女娲去补天的。这样一来,女娲只小规模地补天,意义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乃是后代二家的随意牵合,并非古神话的本来面貌。二是女娲补天神话,看似情景纷繁,实际上只是洪水为灾,女娲用种种方法诛妖除怪,堙塞洪水。女娲可说是神话中最早的一位治理洪水的英雄。看那,一场大雷雨在原始时代发生了,引起森林炎炎大火,恶禽猛兽无栖息处,纷纷从林谷中逃奔出来乱飞乱窜,大鳌巨蟒也随着洪波涌出,在浪涛中或沉或浮。霖雨连月不息,洪水汪洋,惨澹的天空看来好像要坍塌,咆哮的大地听来好像要崩裂,宇宙似乎马上要毁灭——这就是补天神话产生的背景。神话所说的第一件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而石头正是堙塞洪水最好的工具,“五色”只不过是想像中天空云霞的渲染,女娲所做四项工作的第一项,就有一半关系到治水。其余三项“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就完全说的是平息洪水的事了。鳌与黑龙,无非都是洪水暴发时出来兴涛作浪的水怪。鳌足撑天,极言其巨;杀黑龙而中原人民得到拯救,也足见其猛恶:二者都关系到洪水。至于“积芦灰”,则明言“止淫水”,女娲补天神话的中心内容正在于此。但是治水神话在我国神话中比较普遍,鲧、禹、李冰等都是著名的治水英雄,补天神话及其神话英雄,则不但在中国,即便在世界也是少见罕闻,因而单纯的女娲补天神话便流传开来,而在此一神话掩盖下的女娲治水的行迹反倒湮没不彰了。

《后羿射日》也是《淮南子》所记诸神话中最奇伟瑰丽的神话之一。从我国现有各少数民族的口传神话来看,射日神话比较普遍,不乏其例,如瑶族有《格怀射日》,壮族有《侯野射日》,蒙古族有《乌恩射日》,布依族有《王姜射日》、《年王射日》等等,但是把射日和除害两件事联系起来的神话,却并不多见,这里所记比较突出。

先秦古籍中已经有关于后羿射日的零片叙写了,如像屈原《天问》有“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写的就是后羿射日。《山海经·海外南经》有“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写的就是后羿除诸害之一的凿齿。但是,后羿射日除害神话全部完整的记叙,还是以此为首见。

文章写得壮丽辉煌,却也不难看出,是经过锻炼整理的。这种神话记录,大体上还是保存了原始神话的本来面貌,却也有不太自然的地方。例如“尧使羿……”以下一段文字,既然各种恶禽猛兽的为害都是由“十日并出”引起的,揆以常情,当务之急自然是“上射十日”,而羿却首先去做“诛凿齿”、“杀九婴”等等迂缓的工作,轮到第四,才“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这种对神话的“自觉的艺术加工”自然不可取,然而我们还得凭借它来研究古代神话。我们对古人大体上只须领会其用意。

共工怒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使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样的神话,是推原神话的例子之一。所谓推原,就是推寻事物的开始、起源。这是由于初民对事物的成因每每不能解释,只好创造神话解释,以满足其求知欲望和属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心。除共工触山神话外,我国蚕马、盘瓠等神话,也可算是推原神话。

共工表现为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毛泽东同志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按语”中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共工没有死”、“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为什么说他是“胜利的英雄”呢? 因为他敢于反抗天帝,打破了为天帝所统治的旧世界的格局,使世界局面为之改观,这种战斗的精神和由此而造成的影响,就是胜利,就是不死。至于战斗过程中暂时遭到的挫折,当然又是另一回事,是不能算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