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2024-01-14 可可诗词网-中外名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寒蝉:蝉的一种。也叫寒蜩。凉风至,白露降始鸣。②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常用作饯别处。③都门帐饮:设帐京都,把酒饯别。④留恋处:留恋时。⑤兰舟:木兰舟,对船的美称。⑥楚天: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⑦风情:男女恋情。

【词大意】 寒蝉鸣声好凄切,离亭晚,急雨初歇。京门设帐为饯别,酒宴上,情怀甚恶。正在想,多留一刻,木兰舟发催促我。握别对视泪难遏,竟然无语喉哽咽。此一去千里烟波,暮云低沉南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况晚秋时节。今夜醉,何处醒呢?岸柳边,晨风晓月。这一别历时一年,良辰美景皆枉然。纵然有恩爱千般,又能同何人诉说一番!

【赏析】 此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柳词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公认的“俚俗”。唯其俚俗才能家喻户晓,达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的知名度。如果从流派上划分,它又是一首较典型的婉约词。俞文豹《吹剑录》曾以此词中的句子为例,把柳永和苏轼的词风加以对比: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这种对比不仅有趣,而且恰中苏、柳词之腠理。只是尚须指出,此词虽适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而歌,但它并不是那种纯属“艳科”的“浅斟低唱”,而是在“悲秋”和“伤别”传统主题基础上所创制的“新词”。它内容充实,笔墨酣畅而潇洒,既适用于大都会中新兴商贾阶层和那些为觅取前程而萍踪不定的游子们的心理需要,又能够体现出作者“尤工于羁旅行役” 的艺术特长。

《雨霖铃》原是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迁蜀,入斜谷,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仿照所闻雨中车骑的铃声而作此曲。柳永善于变旧曲为新声,用作词调。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柳永正是借这种“遗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颇极哀怨”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当时市井社会所共有的,其词便易为众人所认同和普遍传唱。

词的上片仿佛是在述说一个歧路相别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讲主人公将别的境况,是时寒蝉哀鸣,日暮雨歇,长亭饯别,宴饮无绪,恋恋不舍,行舟催发。这种景色的点染非单纯的“景语”,而是与人物的心情相契合的。接下去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就是写临别的情怀。这里需要加以交代的是,这种敢于敞开的情怀,既不是官场同僚间的所谓老臣去境的别情,也不见得是像焦仲卿和刘兰芝那样的“举手长劳劳”的夫妻暌违之情,当是才人和歌妓间的由邂逅到分手的依恋之情。这种邂逅多半是萍水相逢,而分手则往往意味着彼此的永诀,所以临别之时格外伤感,语塞哽咽竟然连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正反映了市井下层小人物的真情实感,一个因仕途坎坷而分外留恋烟花,一个因同是天涯沦落人而对远去的才人极尽怀念之情。

下片更妙于构思,明明是对别后的设想,景色都是虚拟的,但能做到虚景实写,借以传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挚真切。“多情”二句可以说是对宋玉“悲秋”和江淹“恨别”之作的概括,由于词作者一身兼有两方面的真情实感,更由于斯人对青楼歌妓的那种以心换心的平等的爱情意识,所以柳词比上述宋、江之赋感情的容量更大,分量更重。特别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数句,历来甚受推重,被称为“古今俊语”(贺裳《皱水轩词筌》)和“探骊得珠”(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之笔。当然,这里不仅是个语言和写作技巧问题,首先是来自作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和由这种体验所派生的孤寂落寞的心理状态。作者想象中的那种风吹岸柳、残月当空的清冷画面,岂不正是这种心态的具体反映吗?此时此地的虚设之景,即是彼时彼地的亲历之事,故能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读者中生发出感同身受之效。

此词原系“留别所欢”之作,所以下片的种种推想都落在“风情”一词上。此词在这里不是作为“风神”、“风采”或“抱负”、“意趣”解,而是指风月之情,也就是男女恋情,其旨当与李煜《赐宫人庆奴》诗的“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大致相同,表现了主人公对“所欢”的怀念,以及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事难并的遗憾心情。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心情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和此词的俗不伤雅,雅不避俗的艺术特色,使它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宋词的超级名篇。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