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也称职名。宋朝特有的一种职官称号。宋朝前期,文职官僚例有“官、职、差遣”三个官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治内外之事。”“职”实乃宋朝廷为笼络文臣而设置的一种荣誉称号,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学术职称。宋朝的职名,分几大类,并有不同等级。一为三馆大学士,即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史馆、国史馆的最高级职名)和集贤殿(原名集贤殿书院,故亦称院)大学士,例为宰相兼职。二为诸殿学士,包括观文殿大学士、学士,资政殿、保和殿大学士、学士和端明殿学士,多授予前宰相和前执政。三为诸阁学士,如龙图、天章诸阁,皆置有学士、直学士和待制等职名,分别授予不同级别的职事官。枢密直学士沿袭自五代,为序列先于龙图阁直学士的职名。四为诸修撰、诸直阁、校理、校勘等级别较低的职名。但一任此职,遂为名流。凡馆阁专任职官,称馆职;以他官兼任则为贴职;内外职事官带贴职,均称带职,所带贴职被免去,习称落职。元丰改制,三省、寺、监的职事官一度不带职名,补外官始加兼职。元祐初年诏内外官许带职,绍圣中又诏职事官罢带职,非职事官仍旧。元丰以前,凡状元、制科出身的官员出任外官,还朝经考试即可入馆,一般官员包括进士出身的则须大臣推荐经考试合格始可入馆。元丰改制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阁为贴职,而且不须考试。崇宁五年(1106)规定,入馆阁者必须是进士出身。凡有职名的官员,可享有一些特殊待遇,一是参加皇帝每年在皇家后苑举行的赏花宴会,二是按职名的级别发给“职钱”。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