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制诰
原为差遣,后演变成一种职名、一种官称。此职始于唐,宋代沿用。知制诰,即起草诏令文书,原为中书省职事官中书舍人的本职。唐代开元以后,设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衔,负责起草内命诏令文书,称内制;中书舍人则只负责起草外命诏令文书,称外制,于是有内、外两制,简称两制。唐代翰林学士入学士院一年加知制诰,始得起草内命诏令文书;不加知制诰,无起草诏令文书之责。宋代翰林学士入院前须经考试合格始得任命,入院例加知制诰。元丰改制前,中书舍人不任其职,例由修起居注经考试合格加知制诰,或由他官加直舍人院衔,担负起草外命诏令文书的职责。此时,知制诰已成为一种职名、一种官称。元丰改制,中书舍人恢复其知制诰本职,知制诰因而勿须入衔。内制、外制同为知制诰,只是分工有所不同,因此,中书舍人升任翰林学士免试。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