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纳
捐纳就是以钱买官。清初文官捐纳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当时因对三藩用兵,急需军费,暂开捐纳制。十六年左都御史宋德宜谏:“宜限期停止”虽然捐纳“既有济军需,亦慎重名器”康熙听从了他的意见,云南平定后,就停止。后来,西安、大同发生饥荒,永定河开工,又开捐纳事例。康熙五十一年(1672)侍郎王掞上疏:”乡里童騃,一旦捐资,俨然民上,或分一县之符,或拥一道之节,不惟滥伤名器,抑且为累地方,宜禁止,以塞侥倖之路,杜言利之门”。但未被康熙采纳。雍正五年(1727)降旨停止捐纳,但又规定除道、府、同知不许捐纳外,其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等,酌议准捐。乾隆初下诏停止捐纳。乾隆七年(1742)长江上下游遭水灾,山东、直隶、河南屡受灾害,又开捐例。以后,停停开开,弊端百出,直到清末光绪时,捐纳并未真正停止。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