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彦之乱

2020-06-27 可可诗词网-二十六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是明末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贵州水西(今贵州大方一带)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发动的叛乱。水西安氏是明朝政府任命的贵州宣慰使,它管辖地区,东起威清(今贵州清镇)、西至乌撒(今贵州威宁)、南抵安顺(今属贵州)、北达赤水(今贵州毕节),因其大部地区在鸭池河以西,故名水西。明太祖洪武初年设贵州宣慰司,对该地进行管辖。洪武年间的奢香,就是一位著名的首领,对维护明政府在水西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奢香死,其子安的袭职。其后水西安氏世代均受明册封。万历末年,安尧臣死,其子安位袭职。安位年幼,实权掌握在其叔父安邦彦手中。安邦彦野心勃勃,一心想割据称王。奢崇明(见本书《奢崇明之乱》条)在重庆起事后,安邦彦就积极筹划叛乱。熹宗天启二年(1622)二月,传说奢崇明已攻陷成都,于是安邦彦挟持安位反,自称罗甸王,所属四十八土司纷拥响应。安邦彦首先攻陷毕节(今属贵州),接着分兵攻占安顺。是年二月七日,安邦彦自统十余万众,进围贵阳城。贵阳守军共约二万余人,其中包括临时募兵四千人。守城明军在巡抚李枟的指挥下,屡败安邦彦的进攻。十二月七日,新任巡抚王三善率二万明军进抵贵阳城下,安邦彦疑明军有众数十万,急从贵阳退兵。贵阳从二月始被围,至此已达十个月,城内原有居民十万户,仅存千余人。王三善以二万人破敌十万,遂有轻敌之意。天启三年(1623)正月,命总兵官刘超渡陆广(今属贵州),趋大方(今属贵州),捣安位巢穴;又令总兵官张彦芳渡鸭池(在今贵州中部),捣安邦彦巢穴。两路明军共有汉土士兵六万人,结果几乎全军覆没。王三善仍不接受教训,力排众议,于闰十月,自将兵六万人渡乌江,抵大方(今属贵州)安位巢穴。王三善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久屯大方,粮尽。天启四年(1624)正月,明军尽焚大方庐舍退兵。安邦彦派兵尾随袭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均战死;王三善也遭伏击,被俘杀害。不久,从四川败退贵州的奢崇明与安邦彦联兵又败明总督蔡复一及总理鲁钦的明军。继任的总督张鹤鸣则龟缩城内不敢出兵。安邦彦自称“四夷大长老”,号崇明“大梁王”。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六月,明政府任朱燮元总督贵、湖、云、川、广五省军务,兼巡抚贵州。朱燮元作了统一部署:云南兵下乌撒,四川兵出永宁(今属贵州),下毕节,亲率大军驻陆广,进逼大方。崇祯二年(1629)八月,安、奢合兵十余万进犯赤水,拒战北部四川兵。朱燮元令赤水守将许成名佯败诱敌深入。敌兵抵永宁后,急令明军从三岔、陆广、遵义分头进军,合击敌巢。安邦彦分兵抵抗,不支,奢安联兵被彻底击溃,安邦彦和奢崇明均在战场被杀。安位在其部属的挟持下继续抵抗。崇祯三年(1630)春,贵州宣慰使安位终于向明军投降,至此,安邦彦与奢崇明之乱最后被平定。明政府平定安邦彦之乱后,水西地区仍以安位为贵州宣慰使,但削去一部分地区归朝廷,在安庄等地开办军屯,又在沿河要害处筑城戍守。这些措施的推行,对当地的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