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
明王朝与后金的一次战役。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后,出兵攻占了抚顺等地,辽东一旦失守,势必危及京师(今北京)。而明政府驻防辽东军队约有八万多人,由于将领的刻剥,士兵日有逃亡,战斗力极差。于是明政府从福建、浙江、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调军队赴辽。以兵部侍郎杨镐为经略,明政府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准备,各路援军约八万八千多人,加上朝鲜兵一万三千多人,共约十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前后抵达指定集结地点,拉开了与后金决战的态势。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杨镐决定分东南、南路、西路、北路四路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进军,企图一举消灭后金。明军尚未出师,各路的军事行动已被后金侦知,努尔哈赤认为由山海关总兵官杜松率领的西路是明军主力,只要击败西路,其它三路就不足畏。努尔哈赤作出决定集中八旗兵力迎击西路杜松。三月一日,杜松率军出抚顺,三月二日抵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杜松自恃久经战阵,轻敌冒进,袭击后金新筑的界凡城,只留少部驻扎萨尔浒。努尔哈赤派代善和皇太极率领二个旗的兵力援界凡,亲率六个旗的兵力进攻萨尔浒,全歼萨尔浒明军。旋即回师界凡,与代善、皇太极所率二旗合师。杜松战死,明军西路全军覆没。总兵官马林率领的北路军,抵尚间崖(萨尔浒西北三十里)听到杜松战败的消息,不敢前进,马林与监军潘宗颜、游击龚念遂分三处扎营,成犄角之势。本来北路明军实力较弱,又分成三处扎营,给后金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潘宗颜、龚念遂战死,马林逃走,明北路军全部被歼。刘綎率领的东南路明军,在距赫图阿拉约五十里的地方,被后金优兵击溃,刘綎战死。明军三路丧师,经略杨镐急檄南路李如柏退兵,李如柏退兵时被后金哨兵发现,登山鸣螺,明军以为后金追兵,混乱中互相践踏死者上千人。萨尔浒战役,前后只有四天时间,明军从总兵官到把总各级军官阵亡三百多人,士兵阵亡四万五千多人。明军萨尔浒战役的惨败,除因地形不熟等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和明军主帅杨镐的庸懦,指挥不当,和将领的盲目冒进。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