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仆
佃仆是与主人有严格隶属关系的一种依附民。明代中、后期,农村出现大量佃仆。典型的佃仆存在于安徽南部以及江西、浙江等的一些地区。除了“佃仆”一名外,还被称为地仆、火佃、庄仆、庄人等。他们佃种主人的土地之后,由于花费了工本而形成的“力岔”就是其财产之一。佃仆对于力岔,可以出卖和转佃。有的佃仆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土地。佃仆对于主人,在佃种其土地时,要缴纳地租,这与一般佃农没有区别。但佃仆比佃户身份低得多,它与主人有主仆名分,必须听从主人的驱使,担负许多杂役。其杂役包括主人婚娶丧葬、祭祀、应考时听从呼唤,以及平时看守坟墓、山场等。佃仆如果不按规定承担杂役,主人可以责打处罚。佃仆的来源,除去来自佃仆的自然繁殖外,还有多种途径得到补充。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佃主田”,农民佃种地主的地而为佃仆。此外还有“往主屋”,农民居住地主的房屋而沦为佃仆,“葬主山”,农民将死人埋在地主占有的山上而为佃仆,以及因贫困卖身而成为佃仆,等等。明代中、后期的佃仆,对地主有很强的依附关系,不许随便迁移,要世代为地主服役,是典型的农奴。
今日更新
-
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
[2020-06-27]
-
“小明王”亳州称帝
[2020-06-27]
-
高邮之战
[2020-06-27]
-
陈友谅篡权建“汉”
[2020-06-27]
-
明玉珍入川建“夏”
[2020-06-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