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

2020-06-27 可可诗词网-二十六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明史·食货志》:“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其“避兵”者为明初的流民,“年饥”者为明中叶后的流民。元末之际,大量的农民为避兵祸成为流民,他们集中的主要地区是以郧阳为中心的荆襄地区,西起终南山东端,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南到荆山,位于今湖北、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地方。他们在这里建立据点,反抗元朝统治。明建国后,朱元璋曾派兵入山镇压。明中叶以后,土地高度集中,许多失去土地,或忍受不了苛重的赋役压迫的农民成为流民。明宣宗宣德间个别地区已出现流民,到英宗正统以后,流民几遍全国,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英宗正统六年(1441),浙江金华府属七县的户口锐减到原来的五分之二,台州锐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正统十年(1445),陕西渭南、富平饥民,“闭门塞户,逃窜趁食”(《正统实录》卷127)。正统十四年(1449),福建延平等府“千里一空,良民逃避,田地抛荒,租税无征”(《正统实录》卷175)。英宗天顺六年(1462)全国人口五千四百一十六万,较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人口六千零五十四万,反少了六百三十八万。可见流民之多。破产的农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进荆襄山区,新旧流民汇合一处,流民骤增至一百五十多万。流民屯聚山林,明朝官府视为“腹心之疾”,千方百计阻挠流民入山,并筹谋对山中流民进行镇压。矛盾愈演愈烈。宪宗成化二年(1466)与成化六年(1470)荆襄流民两次起义。都御史项忠等率精兵镇压,死者无数。祭酒周洪谟著《流民说》,引东晋侨置郡县之法,使近者附籍,远者设州县以抚之。宪宗命原杰招抚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治之。宪宗又以同样方法安抚了西北流民。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