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2020-06-27 可可诗词网-二十六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元代记述上古到宋宁宗时典章制度的专著。马端临撰。三百四十八卷。始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前后,书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历时二十余载。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徵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与地、四裔。每门再分子目。其中《田赋》等十九门,仿照唐代杜佑所著《通典》成规,加以补充、阐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则是马端临的创造。关于《文献通考》的命名,他申述了如下理由:“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记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自序》他的这种方法,开后世历史考证学的先河。马端临治史着眼于通。他认为司马迁很懂得通,后世史家,只学《史记》的形式,却把“会通因仍之道”丢掉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贯通古今的著作,可惜他选错了体裁,“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因此该通的未能通。历代典章制度实相因袭;后代典章制度不尽同于前代,而终不能全异于前代,因此,“其变通驰张之故,非融会错综,原始要终而推寻之”,便说不清楚,如果连这些都说不清,自然不是通史。而《通典》“纲领宏大,考订该洽”,使历史变化的由来,“粲然可考”。但《通典》毕竟是唐人的著作,站在宋末的时代,自然能看出其不足,且可续补。推动他写作《文献通考》的另一原因是:他作为宋代遗民,深刻地感受到两宋败亡的原因是政治腐败。他的父亲马廷鸾是在政坛上驰骋且败于贾似道的右丞相,对此感受益深,这从他对宋代统治者愤慨的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宋代制度研究用力特深,所载宋制也最详备,不粉饰,多实相,是其它史书所不能比的。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他在治史上注重史论结合,面对历史进行思考,在通的基础上着眼于变,提出自己对变革的各阶段见解。《文献通考》中表现出深刻的史识,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