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徐州会战

    徐州是连接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为苏、鲁、豫、皖四省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进入第二个......

  • 鲁南会战和台儿庄大捷

    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爆发之后,中国军事最高当局把连接华北与华东两大主战场的山东省与江苏北部地区,划分为......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尤其是统一的战争动员和各种力量的有效组织,有赖于全国各地齐心协力。抗日战争爆发之后......

  • 国民参政会的设立

    1938年召开的国民参政会,被视为抗战初期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是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可以公开表达......

  • 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和运作

    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是抗战初期蒋介石试图改造国民党、扩大国民党统治基础的重要举措。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

  • 战时党、政、军中枢机构的调整

    除了确立蒋介石在党内的总裁地位之外,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还提出了政治机构的调整与改善。大会宣言便指......

  •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针对日军不断扩张的侵略活动,国民政府在未来得及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一方面调集军队仓促......

  • 南京保卫战

    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距上海仅300余公里。淞沪防线失守之后,南京立即面临日军日益迫近的威胁。按照事先拟订......

  • 晋北作战

    1937年7月底平、津两市失陷后,国民政府已经清楚地看到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大战不可避免,蒋介石于7月31日发......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推进与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国共两党共同推动下的第二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1937年7月8日......

  • 淞沪会战

    上海是中国第一通商大埠,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战备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军在上海......

  • 平津抗战

    卢沟桥事变是中日两国外交交涉从破裂走向冲突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日军在华北点燃全面侵华的战火时,南京国民......

  • “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宣言

    日本政府向华北派遣重兵,强行侵占北平和天津后,一面继续部署兵力,扩大对华北的侵略,同时又在上海点起战火。......

  •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国民党决定实现抗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和解与合作,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也趋于强硬,对......

  •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一天。那天深夜在古城北平西南卢沟桥畔响起的枪声,成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