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有偏宠者, 虽欲以厚之, 更所以祸之。

    名言: 有偏宠者, 虽欲以厚之, 更所以祸之。 注释: 偏宠: 偏颇宠爱。厚之: 优待他们。所以: 用来……......

  •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炙之处无常。

    名言: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炙之处无常。 注释: ......

  • 教之治性,犹药之治病。

    名言: 教之治性,犹药之治......

  • 不学未必为长夜, 六经未必为太阳。

    名言: 不学未必为长夜, 六经未必为太阳。 注释: 不学: 这里指的不学习六经一类的儒学著作, 并非指不学......

  • 视衮龙之文,然后知彼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名言: 视衮龙之文,然后知彼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注释: 衮(gun): 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

  • 人性有不教而自善者, 有教而终不善者矣。

    名言: 人性有不教而自善者, 有教而终不善者矣。 注释: 情: 性情。 句意: 人的性情有不经教育而善良的......

  • 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源也。

    名言: 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源也。 注释: 养士: 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

    名言: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

  • 性恶之人,亦不禀天善性,得圣人之教,志行变化。

    名言: 性恶之人,亦不禀天善性,得圣人之教,志行变化。 注释: 性: 这里指人先天具有的道德属性。 句意......

  •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名言: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注释: 爱: 指宠爱。 句意: 祸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 而常常产生于自......

  • 慈母有败子, 小不忍也。

    名言: 慈母有败子, 小不忍也。 注释: 子: 儿女。 句意: 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 原因是不忍心对孩子从......

  •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名言: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之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名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之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注释: 六艺: 指孔子编......

  •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名言: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注释: 树: 动词, 种植。 句意: 如果土质不适合树苗, 种......

  • 今万民之性, 待外教然后能善; 善当与教, 不当与性。

    名言: 今万民之性, 待外教然后能善; 善当与教, 不当与性。 注释: 与: 取与, 取决。 句意: 民众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