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孔子素位而行,非政不谋,而儒者著书立言便谈帝王之略,何也?曰:古者十五而入大学,修齐治平,此时便要理会,故陋巷而问为邦,布衣而许南面。由、求之志富强,孔子之志三代,孟子乐“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何曾便到手?但所志不得不然。所谓“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要知“以”个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古代长句译注 https://www.kekeshici.com

【名句】或问:孔子素位而行,非政不谋,而儒者著书立言便谈帝王之略,何也?曰:古者十五而入大学,修齐治平,此时便要理会,故陋巷而问为邦,布衣而许南面。由、求之志富强,孔子之志三代,孟子乐“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何曾便到手?但所志不得不然。所谓“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要知“以”个什么。“苟有用我者,执此以往”,要知“此”是什么。“大人之事备矣”,要知“备”个什么。若是平日如醉梦,一不讲求,到手如痴呆,胡乱了事,如此作人,只是一块顽肉,成甚学者!即有聪明材辨之士,不过学眼前见识,作口头说话,妆点支吾,亦足塞责。如此作人,只是一场傀儡,有甚实用?修业尽职之人,到手未尝不学,待汝学成,而事先受其敝,民已受其病,寻又迁官矣。譬之饥始种粟,寒始纺棉,怎得奏功?此凡事所以贵豫也。

【译文】有人问:孔子没有官位却到处奔走,只要是有关政治教化的事他就参预谋划,而儒者著书立说便谈的是帝王治国的大略,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古代的人十五岁入大学,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时就开始学习,因此身居陋巷就要学习治理邦国的道理,做一介平民时就称许他可以南面为王。孔子弟子子路和冉求的志向是使国家富强,孔子的志向是向夏、商、周三代看齐,孟子喜欢的是国家能立于天下,人民都安定太平,这些愿望何曾达到?但不能不树立这样的志向。孔子问他的弟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去做官,那你们怎么办呢?)要知道“以”个什么。又说“苟有用我者,执此以往”,要知道“此”是什么。孟子说:“大人之事备矣”,要知道“备”个什么。若是平日如醉梦,什么也不学习,遇到事情就会如痴呆一样,胡乱了事。如此做人,只是一块顽肉而已,还算什么学者?即使是聪明有才能的人,也只不过学一些眼前的见识,当做口头话说一说,装装样子支吾一番,只能应付一下局面而已。如此做人,只是演了一场傀儡戏,有什么实际用处?修业尽职的人,遇到任何事物都要学习,如果等学成了再做事,事情早就办不成了,人民也会因此受害,不久你又改任他职了。这就好比饿了才去种粟,寒冷才去纺棉一样,怎能取得功效?任何事都贵在预先做好准备。

注释

【注释】①古者十五而入大学:朱熹《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②陋巷而问为邦:指颜渊事。《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又《卫灵公》篇:“颜渊问为邦。” ③布衣而许南面:《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孔子弟子,名冉雍,字仲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冉雍之父为“贱人”。 ④由、求之志富强:由,仲由,即子路。求,即冉求,孔子学生。孔子让弟子谈论志向时,子路曾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冉求也曾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同上)。他们的志向都是使国富强。 ⑤孔子之志三代:《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尹焞曰:“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 ⑥“孟子乐”二句:《孟子·尽心上》:“广士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⑦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语见《论语·先进》: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朱熹注:“如或有人知女(同汝),则女将何以为用也。” ⑧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朱熹注:“非仁非义之事,虽小不为;而所居所由,无不在于仁义,此士所以尚其志也。大人,谓公卿大夫。”备,全。 ⑨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这里指傀儡戏。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