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处小人,不露行迹,中间自有得已处。高崖陡堑,直气壮頄,皆褊也。即不论取祸,近小丈夫矣。孟子见乐正子从王欢,何等深恶,及处王欢,与行而不与比,虽然,犹形迹矣。孔子处阳货,只是个绐法,处向魋,只是个躲法。
【名句】圣人处小人,不露行迹,中间自有得已处。高崖陡堑,直气壮頄①,皆褊也。即不论取祸,近小丈夫矣。孟子见乐正子从王欢②,何等深恶,及处王欢③,与行而不与比,虽然,犹形迹矣。孔子处阳货,只是个绐法④,处向魋,只是个躲法⑤。
【译文】圣人和小人相处,要不露行迹,但中间自然该停止的地方还要停止。来到高崖陡堑之上,还要显出勇往直前不害怕的样子,这也是气量狭小的表现。且不说这样做会遭到祸殃,即使这种做法,也只能算个小丈夫。孟子看见乐正子跟随王欢,是何等的不高兴啊!等到孟子和王欢相处的时候,只和他一起同行而不交好。虽然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是已露出形迹了。孔子和阳货相处,只是采取了个说谎的方法;和向魋相处,只是采取了个躲避的方法。
注释
【注释】①頄(qiú,又读kuí):颧骨。《周易·夬》:“壮于頄,有凶。” ②孟子见乐正子从王欢:事见《孟子·离娄上》。其文为:“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子敖,王欢字,齐国盖大夫。餔,食也。啜,饮也。 ③“及处王欢”句:《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欢为辅行。王欢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又《孟子·离娄下》:“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王欢)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欢言,孟子独不与欢言,是简欢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对王欢的态度已表现在“形迹”上了。 ④“孔子处阳货”二句:《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绐(dài),通“诒”,相欺也。 ⑤“处向魋(tuí)”二句:《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桓魋,宋国司马向魋,因是宋桓公后代,所以又叫桓魋。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2019-05-26]
-
舟中失火,须思救法。
[2019-05-26]
-
静者生门,躁者死户。
[2019-05-26]
-
难乎能忍,妙在不言。
[2019-05-26]
-
气盛便没涵养。
[201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