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读书贵多,冀其博而能通;行善贵多,冀其专而能久。

    读书的可贵在于多读,希望不仅博览群书,而且通晓明彻;做好事的可贵在于多做, 希望不仅心志专一坚定, 而且持......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用别的山上的璞石, 可以磨治成玉器。......

  •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无是也。 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

    或许有什么都不懂而在那里凭空创造的人,我没有这样做。多听, 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 多看, 然后记在心里。 这......

  •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 却有纯白的狐皮大衣, 这是集取众多的白狐皮加以拼缀而成的。 博采众长, 这是古代圣明......

  • 狂夫之言, 圣人择焉。

    对于狂妄无知的人的话, 圣人也会择善而从。......

  •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识别摒弃虚华形式的诗篇, 学习继承《国风》、 《小雅》的风格, 辗转不断地学习, 增益自身的知识, 并且广为......

  • 精华搜未竭, 骚雅琢须全。

    对于他人作品中的精华, 要锐意穷搜, 并且反复琢磨, 力求真正的、 全面的理解。......

  • 仆少好学问, 自五经之外, 百氏之书, 未有闻而不求、 得而不观者; 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所归。

    我自幼爱好学习, 除了学习 《易》、 《尚书》、 《诗》、 《礼》、《春秋》五部经书以外,对于诸子百家的书......

  • 人之蕴蓄, 由学而大, 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 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 以蓄成其德。

    人的学识积蓄, 是由不断学习而逐渐扩大的, 在于多方面广泛了解古代圣人贤才的言语和行为, 考查他们的事迹以......

  •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努力向上加强修养, 就安于天命而自乐, 安于天命而自乐就不会埋怨什么人; 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就有利于修正......

  • 人相聚得言,皆有益也,则此甚善。

    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间讨论, 是十分有益的, 这样做是很好的学习形式。......

  • 后世言学者须要立个门户。此理所在安有门户可立?学者又要各护门户, 此尤鄙陋。

    后人说学者治学要建立派别。 此话的道理, 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派别可立?学者还要袒护各自的学派,这种人尤其庸......

  • 学欲博, 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杂似博,陋似约,学者不可不察也。

    学习要广博,但不要庞杂;掌握知识要简约,但不要粗陋。庞杂好像广博,粗陋好像简约。学习的人不可不认识辨清。......

  • 列圣诸经,千言万语,必有大体,必有要妙。人自少而有志,尚恐夺于世念, 日月蹉跎,终身不见也。君若不在

    诸位圣人所著经书, 虽千言万语, 但各自有着要义和精妙之处。 一个人从小立志好学, 还恐怕被世俗杂念所改变,......

  • 致知则智明,智明然后能择。

    学到知识才能使头脑聪明,聪明之后才能辨别真伪,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