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大抵学不言而自得者, 乃自得也。 有安排布置者, 皆非自得也。

    大致说来,学习不是靠别人督促安排,而自觉学习有所得,才是自学所得。 靠别人安排或布置去学习有所得的, 都不......

  • 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思而有所得,则可与立。立而化之,则可与权。

    这个人有追求学习圣人的志向, 然后可与他一起学习; 能够努力学习而且善于思考, 然后可与他一起去探求儒道学......

  • 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hun浑)浊,久自明快。

    思考叫作明智,明智的人称作圣人。细密地思考如同掘井,最初涌出的是浑水, 不久以后稍微抽引上来的就是清水了......

  •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探究经义、名理的学问,也必须研究得深刻才能有所成就,不是浅显浮泛地探求就能有所收获的。......

  •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

    要深究事物的理义而不一味顺从理义,要精求深刻的旨义而不妄自改动旨义。想要凭借学习的资历久和见闻广来辨......

  •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学习贵在自己用心领悟, 因循守旧不会有所成就。......

  • 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处也。

    书读得多而好忘记的原因,只在于没深刻地领会其内容道理,内容道理领会深刻了就会记住而不会失掉。......

  • 圣人于文章不讲而学,盖讲者有可否之疑,须问辨而后明。学者有所不知,问而知之,则可否自决,不待讲论。

    圣人对于学习文章, 不需讲授而先去自学。 因为讲授者常常对文章的思想观点带有赞成或否定的质疑, 这样学者......

  • 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学习时有可疑问之处而不去怀疑, 等于没有学习,要学习就应提出疑问。比如走路,将要到南山去,就要去问问道路......

  •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探寻事物的道理也应当循序渐进。见到的事物多了, 求得的道理多了, 也就可彻底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 凡致思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辨,乃为善学也。

    凡是经过细致思考后,仍然无法用语言把所思考的问题表述清楚,就应当再从头加以细密思考,辨析清楚,这才是善于......

  • 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物格、知至之功也。

    做学问伊始, 切磋商讨之后, 自己一定会有所疑问, 及至解决了疑问以后, 自己一定会取得制胜的成果。这是古代......

  • 学固不可以不思,然思之为道,贵切近而优游。切近则不失己, 优游则不滞物。

    学习固然不可以不思考,然而思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 重要的是深入事理的精髓, 考虑问题的深远。深入到事理的......

  • 大抵学者且当大纲思省。

    一般说来, 学者应当遵循大纲、 要点思考。......

  • 为学无他谬巧,但要理明义精,动皆听于义理,不任己私耳。此理诚明,践履不替,则气质不美者,无不变化。此

    做学问没有其他荒谬的技巧, 只要道理明白, 旨义精通, 行动都遵循义理的要求去做, 不用自己的私心主张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