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大抵讲学, 有同道中鞭策切磨者, 有道不同而相与辩明者。

    大致说来, 讲学时, 有观点相同在一起互相切磋、 互相策励的; 也有观点不同而互相辩论、 以求显明是非的。......

  • 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 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 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 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

    我曾有几句话教给学者读书的方法: 亲身去实践, 用心体会揣摩, 在安详沉静专一之中从容默默地思索, 求得融会......

  • 学不知止, 而谓其能虑能得, 吾不信也。 人不自知其为私意私说, 而反致疑于知学之士者, 亦其势然也。 人

    学习不知告一段落来总结、提高,却说自己既能考虑周全,又能有所收获, 这话我不会相信。 人不自知他的私心偏......

  • 读书玩味其意,理会未得处,且记著(着),时时掂起看,久之须有得力处。

    读书要仔细揣摩体会书中的意旨, 有未理解的, 暂且把它记下来, 经常地拿起来看看, 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得益。......

  • 为学固不可迫切,亦当有穷究处,乃有长进。若能随分穷究,废弛岂所患也。又所依得贤主人,不患无浸润之益也

    做学问固然不可匆忙迫切, 不可不循序渐进, 但也应当有究根寻源的地方, 那样才会有所长进。 如果能随时遇到......

  • 学者读书,须是白日诵读令熟,夜间反复思量,方能有得。若不向里面去探讨,正孔子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者也

    学者读书, 应当是白天诵读得烂熟, 夜间反复思考, 才能有所得益。 如不深入探讨, 正如孔子所说的 “学习而不......

  • 学无端绪, 虽依放圣贤而为言,要其旨归实已悖戾, 庞杂肤浅, 何足为据?

    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虽然需要按照圣人贤士所讲的话去做,但是看到其内容旨意实在是荒谬错误, 又庞杂肤浅, 怎......

  • 读书如吃饭, 善吃者长精神, 不善吃者生痰瘤。

    读书如吃饭, 善于吃的能长精神, 不善于吃的就生疾......

  • 学者求理,当唯理之是从, 岂可苟私门户!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同心,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不容私而已

    学者应当追求真理, 应当一切遵从真理行事, 怎么能够苟从私心, 偏袒自己所属的门派? 坚持的真理乃是天下的公......

  • 不愿玉液餐,不愿蓬莱游;人间有字处,读尽吾无求。

    不求饮得玉液琼浆,不求到蓬莱仙境神游; 只愿读尽人世间的珍贵书籍, 别的我一无所求。......

  • 或言 “读书不能记”, 先生曰: “何必记? 读书以明理, 是借书以明吾心之理, 非必记其书也。 今日一种书

    有人说 “读书不能记......

  • 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 只是一实。

    一千个虚假的换不得一个真实的。我平生做学问所遵循的原则没有别的, 就是一个真实。......

  • 人读书只为难记, 耽阁 (搁) 许多, 不知纵记亦无用。 大要古书只管去读看, 不问能记与否, 但要今日这理

    人读书只因为难记而拼命去记, 耽误了许多时间, 却不明白即使记住也无用。大致说来,古书只管去读,不必问能否......

  • 先生尝问一学者: “若事多放过, 有宽大气象, 若动辄别白,似若褊 (bian贬) 隘, 不知孰是?”学者云: “若

    先生曾经问一位学者:“或者遇事放任自流,不予追究,表现出宽大的气度; 或者动不动就抓住事情辨别明白, 好像......

  • 溺于俗言, 则听正言不入。

    沉溺在庸俗的论调中, 那么正确的言论就听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