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天下事, 须读古人书。
要想了解世上的事情, 必须攻读古人写的书籍。......
精粗本末兼尽, 所以为圣贤之学。 若舍粗而求精, 厌末而求本,所谓语理而遗物,语上而遗下,鲜不流而为异
精深的和粗浅的,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要兼顾并全部掌握,这才是得以成为圣贤的学习方法。如果舍弃粗浅的而专求......
圣贤之所以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合而已。
圣人贤士之所以能够了解一切, 只不过思考与见闻的紧密结合罢了。......
此编所列, 有一偏之见, 有相反之论。 学者于其不同处, 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 岂
这部书 (指 《明儒学案) 所列举的, 有片面的见解, 也有互相对立的言论。学者在书中看法不一致的地方,应着眼......
学贵知疑, 大疑则大进, 小疑则小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
学习的可贵之处在于懂得疑问,有大的疑问就有大的长进,有小的疑问就有小的提高。所谓疑问,是从迷惑中醒悟过......
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论诸理而尤贵达于事。
君子对于学习, 除了对外广博学习外, 尤其注重内心精深思考; 除了研究事物的道理外, 尤其注重亲身从事体验。......
学者之患莫甚乎执一而不化。
学者的弊病, 没有比固执一义而不知通达变化再严重的了。......
广识未必皆当, 而思之自得者真; 泛讲未必吻合, 而习之纯熟者妙。
广泛地学习得到的知识未必都是恰当的, 而经过思考懂得的才是真确的; 空泛地谈论未必合乎事理, 而反复实践使......
学者须是大其心,盖心大则百物皆通,此须做格物穷理之功,心便会大。 学者又须心小, 正是文王小心翼翼一般
学者做学问要放开思维, 因为思维放开, 则各种事物都能融会贯通; 这只要在探究事物的道理下功夫,思维就会广......
学成于聚, 新故相资而新其故; 思得于永, 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
学业能成功在于知识的不断积累, 新旧知识互相参考, 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 思考有收益在于深入细致......
从来谈诗,必摘古人佳句为证,最是小见。
很久以来谈论评价诗作,一定要摘取古人的佳句作为验证,最是低下的见识。......
清明以养吾之神, 湛一以养吾之虑, 沉警以养吾之识, 刚大以养吾之气, 果断以养吾之才, 凝重以养吾之器
用清静明朗来培养我的精神,用深厚专一来培养我的思虑,用深沉敏悟来培养我的见识, 用刚强大度来培养我的气魄......
知言是学问入路,养气是学问进路,惟知之至斯养之至, 养之至则知益至矣。
通过言辞理解是非得失是做学问的途径, 培养品德, 增进修养是做学问得以提高的途径; 只有理解精深才能修养精......
君子学古之道, 犹食笋而去其箨(tuo拓) 也。
君子学习古籍的方法, 如同食竹笋先剥掉笋壳一样, 要由表及里, 逐渐深入。......
学问之道,惟虚乃有益,惟实乃有功。
做学问的方法, 只有虚心好学才会有所增益, 只有踏踏实实才会有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