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四失: 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
学者容易犯四种过错: 常向别人请教, 虽然见闻广泛, 但易流于庞杂而不精; 好高骛远, 容易限于孤陋寡闻; 不做......
学须一件做成, 便有用, 便是圣贤一流。 试观虞廷五臣, 各专一事终身不改, 便是圣; 孔门诸贤,各专一事
做学问应当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 就会产生大效用, 就能成为圣人贤士一类的人。 试看虞舜时禹、 稷、 契、 皋......
学者之难得, 所从来久矣。 道不远人, 人自远之耳。 人心不能无蒙蔽,蒙蔽之未彻,则日以陷溺。诸子百家往
学者难以有所得益,由来已久了。其实道理并没有远离人们,而是人们自己远离道理所致。 人心不可能没有蒙蔽的......
人于六艺, 但能究心一二端, 深之以讨论, 重之以体验, 使可见之施行, 则如禹终身司空, 弃终身教稼,
人对于礼、 乐、 射、 御、 书、 数六种科目, 只要专心学习一两个方面就行了。 学习中用讨论来深化理解它, ......
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
做学问崇尚精力专一, 研究切磋崇尚单纯、 集中……精力专一就必然深透, 一心二用恐怕两方面都无收获。......
大抵读古人书, 若自滞泥, 则坦然之理翻成窒碍疑惑。 若滞泥既解, 还观向之窒碍疑惑者, 却自昭然坦然。
大致读古人书, 如果自己拘泥, 则浅显易懂的道理反而成了障碍、疑惑。如果解除了拘泥, 回过头来观看以前的障......
观书辞, 诚有用工处, 但如懊惜, 亦甚害事。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懈怠流浪,患不觉耳;觉即改之,
观看书中言辞, 确实有应当下功夫学习的地方。 如果不下功夫学习, 而且只是懊悔、 可惜, 也是很坏的事情。 ......
夫学, 非读书之谓, 然不读书, 又无以知为学之方。故读之者贵专, 而不贵博, 盖惟专能知其意而得其用。
学习, 不是说的只读书, 然而不读书, 就无从知道学习的方法。 所以读书的人注重专一, 而不注重广泛, 这是因......
天下之书无穷, 人之精神有限,须是不读无益之书,方能有专攻。
天下的书籍是读不完的, 而人的精力有限, 应当是不读没有益处的书, 才能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
学固不欲速, 欲速固学者大患, 然改过迁善, 亦不可迟回。
学习固然不要图快, 图快固然是学者的大毛病, 然而改过从善, 却不可迟缓。......
专则成家,成家则己立矣。
学有专攻就能自成一家, 自成一家就建立了自己的名声。......
人苟有志于学, 自应随分有所长益, 所可患者, 有助长之病耳。
人假如有志于学习, 自然会有所长进收益, 所可怕的, 是患揠苗助长, 急于求成的毛......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最高是树立美德, 其次是建立功业, 再次是著书立说。......
日享事实之乐, 而无暇辨析于言语之间, 则后日之明, 自足以识言语之病。 急于辨析, 是学者大病, 虽若详
成日沉溺于求索基本内容、 事实之间, 享受其中的乐趣, 而无须拿出时间去辨察分析言词、语句的问题,等到日后......
学不至道, 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 如蛆蠹如蟊 (mao矛) 贼以自适。 由君子观之, 政(正) 可怜悼耳!
学习不能获得至大道理, 而是每天以浅陋的小聪明牵强附会地搞些雕虫小技, 就如蛆虫和蠹虫在那里啮蚀、 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