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读书之法,有大本大原处,有大纲大目处, 又有逐事上理会处, 又其次则解释文义。

    读书的方法,首先要抓住内容的根本,掌握它的纲目要点;然后逐事探求领会, 最后去解释文章的义旨。......

  • 今之学者譬如行路, 偶然撞着一好处便且止, 觉时已不如前人。 所以乍出乍入, 乍明乍昏。

    今天有些学者就好比走在路上, 偶然遇到一个舒适快乐的地方便停止不前, 等到醒悟时已不如已经走到前面的人了......

  • 辩难有要领,言辞有指归。为辩而失要领,观言而迷指归,皆不明也。

    辩驳别人要抓住要点, 观看文章要把握要旨。 同别人辩驳而抓不住要害, 观看文章而迷失意向, 都是不聪明的表......

  • 作文以主意为将军, 转换开阖, 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 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械,当使兵随

    写作文章要以主旨为将军, 行文中的起承转合, 如同行军打仗一样, 必须听从将军的号令。 文中句子就好比副将,......

  • 学而未有所知者,譬犹人之方醉也,亦何所不至?及其既醒,必惕然而耻矣。 醒而不以为耻, 末如之何也。

    学习因有所不知而犯有过失的人, 好比刚喝醉酒的人, 对于他来说, 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等到他醒酒以后, 一定会......

  • 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

    君子不要认为学习到了尽头就停止不前, 不要拘泥一处, 自我局限, 不要犯自满自足的毛病, 不要犯自暴自弃的过......

  • 既读之后, 须反复详看。 每篇先看主意以识一篇之纲领, 次看其叙述抑扬轻重, 运意转换演证开阖关键, 首

    读完书以后, 应当反复详细地研究。 每篇文章先探求出其主旨所在, 以便认识、 把握文章的纲领; 其次研究文章......

  • 执书册, 则言之; 临事物, 则弃之。 如是者, 终归于流俗而已矣。 切不可不戒也。

    手拿着书本, 则讲得头头是道; 而遇到事情, 则不按书中的道理去做。 像这样, 终究不过是个世俗人罢了。 切记......

  • 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议论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

    有的学者读的书越多而越是不明事理, 越是勤奋用功而思想越是放纵,写的文章越是华丽,议论越是高深,而他的道......

  • 学者于正经传注, 尚不能精熟, 即泛观小注中诸儒之说, 愈生支 (枝)节, 而莫知其本。若传注精熟之余, 有

    有些学者对于儒家经典著作的基本阐释,还不能精通熟悉,就去读一些儒者的注释, 那样会愈加产生麻烦, 愈加不能......

  • 今学者之病,所患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只是苟免显然尤悔而已。似此,恐皆不足道也。

    今天学者的毛病, 所怕的是对于疑难问题没有冰冻融解那样洒然消释; 即使有力量保持不受疑难迷惑, 也不过是苟......

  • 读经看教,只取道眼,再不必急求理会,以自有理会得时也。时来如今日春至,雪自然消,冰自然泮(pan判)。

    读经书看文章, 只求认识主旨、 要点, 不必急着追求深刻的理解领会; 因为以后自会有深刻理解领会的时候, 就......

  •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姑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

    人对于学习,逃避疑难的而暂且从事容易的,这是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而已。......

  • 其志定者,其言简以重;其志俭者,其言质以实;其志刚者,其言果以断; 其志直者, 其言明以厉。

    一个人的个性坚定, 他说出的话就简单明了而有份量; 一个人的个性俭约,他说出的话就质朴而实在:一个人的个性......

  • 世之读书其怠忽间断者,固不足论。其终日勤劳贪多务广,终身无得者,盖以读之不知法故也。

    世上有些人读书懈怠, 常常间断, 固然不值得一提; 但是有些人终日勤奋努力, 贪图多取广收, 却终生无所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