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
————(《说疑》)
鉴 赏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说我们在推荐人才时,完全是客观公正、出以公心。即使是自己的亲戚和仇人,只要他确实具有才能,有利于国家,我们都应不避嫌疑,加以举荐。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认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作为法家集大成的人物,韩非子要求严明刑罚,以法作为裁决政治是非的唯一标准,从而排除了血缘伦理对政治学的纠缠。具体到人才选拔上,韩非子主张,选拔人才对内不要回避亲属;对外则不要排除仇敌。是能人的,就任用他;是庸人,就摒弃他。德才好的人得到进用,而奸邪的人都被摒退。如果君主做到了这种程度,他就能一举而使诸侯臣服。春秋时期,管仲(夷吾)原来是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王位,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夷吾)亦被捉,并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不计较管仲(夷吾)之前的经历,将他从牢狱中放出来,重用他为相。管仲也尽心尽力,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最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管仲的故事说明了“举贤公正,任人唯贤”的重要性。从当今社会的角度来看,政府机构乃至企业在人事选拔上,仍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亲朋,还是他人?大部分人由于情感关系会选择自己的亲朋好友,即使是别人的才能非常优秀。这就容易造成现在很多政府机构和企业内部由于亲属关系,形成帮派关系,拉帮结伙,严重影响了各个部门命令的传达,降低了办事执政效率。可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能使有才能的人得其位,谋其政,真正得到发展的机会;能使政府机构和企业得到精简,提高办事效率。
-
韩非子
[2018-11-11]
-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018-11-05]
-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2018-11-05]
-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2018-11-05]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