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2024-01-27 可可诗词网-韩愈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初唐时有石鼓出土于凤 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宝鸡),系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但当时朝中人对此反 应索然,并不在意。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带过一笔, 此后韦应物有《石鼓歌》,但缺少热情和文采。及至韩愈以他特有的文学 家、史学家的敏感看到石鼓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历史学的重要意义,感 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力谏当局保护石鼓而不得采纳,因而大发牢骚,写下 长诗《石鼓歌》,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 重视与保护。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石鼓歌》
    .[唐].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 《 shí ɡǔ ɡē 》 
    《 石  鼓 歌 》 
    .[ tánɡ ]. hán yù.
    .[ 唐   ]. 韩  愈.
    zhānɡ shēnɡ shǒu chí shí ɡǔ wén , quàn wǒ shì zuò shí ɡǔ ɡē 。 
    张    生    手   持  石  鼓 文  , 劝   我 试  作  石  鼓 歌 。 
    shǎo línɡ wú rén zhé xiān sǐ , cái báo jiānɡ nài shí ɡǔ hé 。 
    少   陵   无 人  谪  仙   死 , 才  薄  将    奈  石  鼓 何 。 
    zhōu ɡānɡ línɡ chí sì hǎi fèi , xuān wánɡ fèn qǐ huī tiān ɡē 。 
    周   纲   凌   迟  四 海  沸  , 宣   王   愤  起 挥  天   戈 。 
    dà kāi mínɡ tánɡ shòu cháo hè , zhū hóu jiàn pèi mínɡ xiānɡ mó 。 
    大 开  明   堂   受   朝   贺 , 诸  侯  剑   珮  鸣   相    磨 。 
    sōu yú qí yánɡ chěnɡ xiónɡ jùn , wàn lǐ qín shòu jiē zhē luó 。 
    蒐  于 岐 阳   骋    雄    俊  , 万  里 禽  兽   皆  遮  罗  。 
    juān ɡōnɡ lè chénɡ ɡào wàn shì , záo shí zuò ɡǔ huī cuó é  。 
    镌   功   勒 成    告  万  世  , 凿  石  作  鼓 隳  嵯  峨 。 
    cónɡ chén cái yì xián dì yī , jiǎn xuǎn zhuàn kè liú shān ē  。 
    从   臣   才  艺 咸   第 一 , 拣   选   撰    刻 留  山   阿 。 
    yǔ lín rì jiǔ yé huǒ liáo , ɡuǐ wù shǒu hù fán wéi hē 。 
    雨 淋  日 灸  野 火  燎   , 鬼  物 守   护 烦  撝  呵 。 
    ɡōnɡ cónɡ hé chù dé zhǐ běn , háo fā jìn bèi wú chà é  。 
    公   从   何 处  得 纸  本  , 毫  发 尽  备  无 差  讹 。 
    cí yán yì mì dú nán xiǎo , zì tǐ bú lèi lì yǔ kē 。 
    辞 严  义 密 读 难  晓   , 字 体 不 类  隶 与 蝌 。 
    nián shēn qǐ miǎn yǒu quē huà , kuài jiàn zhuó duàn shēnɡ jiāo tuó 。 
    年   深   岂 免   有  缺  画  , 快   剑   斫   断   生    蛟   鼍  。 
    luán xiánɡ fènɡ zhù zhònɡ xiān xià , shān hú bì shù jiāo zhī kē 。 
    鸾   翔    凤   翥  众    仙   下  , 珊   瑚 碧 树  交   枝  柯 。 
    jīn shénɡ tié suǒ suǒ niǔ zhuànɡ , ɡǔ dǐnɡ yuè shuǐ lónɡ ténɡ suō 。 
    金  绳    铁  索  锁  纽  壮     , 古 鼎   跃  水   龙   腾   梭  。 
    lòu rú biān shī bù shōu rù , èr yǎ biǎn pò wú wēi yí 。 
    陋  儒 编   诗  不 收   入 , 二 雅 褊   迫 无 委  蛇 。 
    kǒnɡ zǐ xī xínɡ bú dào qín , jǐ zhí xīnɡ xiù yí xī é  。 
    孔   子 西 行   不 到  秦  , 掎 摭  星   宿  遗 羲 娥 。 
    jiē yú hǎo ɡǔ shēnɡ kǔ wǎn , duì cǐ tì lèi shuānɡ pānɡ tuó 。 
    嗟  余 好  古 生    苦 晚  , 对  此 涕 泪  双     滂   沱  。 
    yì xī chū ménɡ bó shì zhēnɡ , qí nián shǐ ɡǎi chēnɡ yuán hé 。 
    忆 昔 初  蒙   博 士  征    , 其 年   始  改  称    元   和 。 
    ɡù rén cónɡ jūn zài yòu fǔ , wéi wǒ dù liànɡ jué jiù kē 。 
    故 人  从   军  在  右  辅 , 为  我 度 量    掘  臼  科 。 
    zhuó ɡuàn mù yù ɡào jì jiǔ , rú cǐ zhì bǎo cún qǐ duō 。 
    濯   冠   沐 浴 告  祭 酒  , 如 此 至  宝  存  岂 多  。 
    zhān bāo xí ɡuǒ kě lì zhì , shí ɡǔ zhǐ zǎi shù luò tuo 。 
    毡   包  席 裹  可 立 致  , 十  鼓 只  载  数  骆  驼  。 
    jiàn zhū tài miào bǐ ɡào dǐnɡ , ɡuānɡ jià qǐ zhǐ bǎi bèi ɡuò 。 
    荐   诸  太  庙   比 郜  鼎   , 光    价  岂 止  百  倍  过  。 
    shènɡ ēn ruò xǔ liú tài xué , zhū shēnɡ jiánɡ jiě dé qiē cuō 。 
    圣    恩 若  许 留  太  学  , 诸  生    讲    解  得 切  磋  。 
    ɡuān jīnɡ hónɡ dōu shànɡ tián yān , zuò jiàn jǔ ɡuó lái bēn bō 。 
    观   经   鸿   都  尚    填   咽  , 坐  见   举 国  来  奔  波 。 
    wān tái tī xiǎn lù jié jiǎo , ān zhì tuǒ tiē pínɡ bù pō 。 
    剜  苔  剔 藓   露 节  角   , 安 置  妥  帖  平   不 颇 。 
    dà shà shēn yán yǔ ɡài fù , jīnɡ lì jiú yuǎn qī wú tuó 。 
    大 厦  深   檐  与 盖  覆 , 经   历 久  远   期 无 佗  。 
    zhōnɡ cháo dà ɡuān lǎo yú shì , jù kěn ɡǎn jī tú nüè ē  。 
    中    朝   大 官   老  于 事  , 讵 肯  感  激 徒 婩  婀 。 
    mù tónɡ qiāo huǒ niú lì jiǎo , shuí fù zhù shǒu wéi mā sɑ 。 
    牧 童   敲   火  牛  砺 角   , 谁   复 著  手   为  摩 挲 。 
    rì xiāo yuè shuò jiù mái mò , liù nián xī ɡù kōnɡ yín ò  。 
    日 销   月  铄   就  埋  没 , 六  年   西 顾 空   吟  哦 。 
    xī zhī sú shū chèn zī mèi , shù zhǐ shànɡ kě bó bái é  。 
    羲 之  俗 书  趁   姿 媚  , 数  纸  尚    可 博 白  鹅 。 
    jì zhōu bá dài zhēnɡ zhàn bà , wú rén shōu shi lǐ zé nà 。 
    继 周   八 代  争    战   罢 , 无 人  收   拾  理 则 那 。 
    fānɡ jīn tài pínɡ rì wú shì , bǐnɡ rèn rú shù chónɡ qiū kē 。 
    方   今  太  平   日 无 事  , 柄   任  儒 术  崇    丘  轲 。 
    ān nénɡ yǐ cǐ shànɡ lùn liè , yuàn jiè biàn kǒu rú xuán hé 。 
    安 能   以 此 尚    论  列  , 愿   借  辩   口  如 悬   河 。 
    shí ɡǔ zhī ɡē zhǐ yú cǐ , wū hū wú yì qí cuō tuó 。 
    石  鼓 之  歌 止  于 此 , 呜 呼 吾 意 其 蹉  跎  。 
  • 《石鼓歌》
    .[唐].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张生手持石鼓文①,张生手拿着石鼓拓片的文字,
     
    劝我试作石鼓歌。劝我作一首赞颂石鼓文的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文学天才李白杜甫早已仙逝,
     
    才薄将奈石鼓何? 我诗才浅薄将把这石鼓奈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②,周朝的纲纪衰败天下不安定,
     
    宣王愤起挥天戈③。周宣王振奋而起挥舞着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④,大开朝堂庆祝胜利接受朝贺,
     
    诸侯剑佩鸣相磨。众诸侯佩剑鸣声叮当相撞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⑤,宣王春猎驰骋岐阳雄姿英发,
     
    万里禽兽皆遮罗⑥。万里猎场的禽兽皆逼入网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⑦,将功业刻在石鼓告后代万世,
     
    凿石作鼓隳嵯峨⑧。凿山石勒石鼓毁坏石山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跟随的众侍臣才艺都是第一,
     
    拣选撰刻留山阿⑨。挑选高手镌刻石鼓存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暴雨淋烈日烤还遭野火焚燎,
     
    鬼物守护烦㧑呵⑩。 多亏鬼神守护劳烦挥斥责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11),你从何处得到石鼓拓印文字,
     
    毫发尽备无差讹(12)。尽完备丝毫没有一点儿误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13),辞义严密内容深奥很难读懂,
     
    字体不类隶与科(14)。字体古老风格不像那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年代古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
     
    快剑斫断生蛟鼍(15)。就如那锋利宝剑斩断蛟与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字体犹如众仙乘鸾凤翩然下,
     
    珊瑚碧树交枝柯(16)。笔画好似珊瑚碧树交错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17),笔势结体像金绳铁索穿锁纽,
     
    古鼎跃水龙腾梭(18)。又像跃水之九鼎化龙之织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19),鄙陋儒士编纂诗经竟不收入,
     
    二雅褊迫无委蛇(20)。大小二雅内容褊狭也太严苛。
     
    孔子西行不到秦,孔子周游列国未到秦也难怪,
     
    掎摭星宿遗羲娥(21)。采摘了点点星辰却遗漏羲娥。
     
    嗟予好古生苦晚,叹息我好古却苦于出生太迟,
     
    对此涕泪双滂沱(22)。对着石鼓文我止不住泪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23),忆往昔蒙朝廷征为国子博士,
     
    其年始改称元和(24)。那一年正改元年号称为元和。
     
    故人充军在右辅(25),老朋友从军在右扶风任从事,
     
    为我度量掘臼科(26)。替我谋划挖掘藏石鼓的穴窝。
     
    濯冠沐浴告祭酒(27),我洗头巾沐浴禀告国子祭酒,
     
    如此至宝存岂多! 像这样的文物至宝能有几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只要毡包席裹就能立刻运至,
     
    十鼓只载数骆驼。运载十个石鼓只要几匹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28),把它进献太庙可比贵重郜鼎,
     
    光价岂止百倍过? 其声价百倍于郜鼎也不太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皇上恩典若允许置之于太学,
     
    诸生讲解得切磋(29)。诸生便可研究解读一同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30),汉代鸿都观经车马尚且拥塞,
     
    坐见举国来奔波。自然可见全国上下来往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31),剔除苔藓泥尘显露笔画棱角,
     
    安置妥帖平不颇(32)。将它安置妥帖平稳毫无偏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深檐屋瓦的大厦将石鼓覆盖,
     
    经历久远期无佗(33)。经历久远也不会让它受损磨。
     
    中朝大官老于事(34),朝中的大官都守旧老于世故,
     
    讵肯感激徒媕娿(35)。他们毫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敲火牛砺角(36),牧童敲鼓爆火星牛用它磨角,
     
    谁复着手为摩挲(37)。谁再用手把石鼓轻轻来摩挲。
     
    日销月烁就埋没(38),经岁月的风化销蚀趋于埋没,
     
    六年西顾空吟哦(39)。六年来我西望悬心空叹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40),王羲之书法低俗趁机秀柔媚,
     
    数纸尚可博白鹅(41)。写几张《道德经》可换一群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42),继周朝之后八代战争已停止,
     
    无人收拾理则那(43)! 没有人收拾整理也无可奈何!
     
    方今太平日无事,如今天下太平日常没有大事,
     
    柄任儒术崇丘轲(44)。执政者重儒学崇尚孔丘孟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45),怎么能凭借此向皇上来建议,
     
    愿借辩口如悬河(46)。愿借善言谈者的利口若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石鼓的赞歌写到这里就停止,
     
    呜呼吾意其蹉跎(47)。哎呀我的心思如岁月空蹉跎!
  • ①张生:即张籍,韩愈诗友,人称张水部。石鼓文:指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 字。唐初在天兴县(今陕西宝鸡)三峙原出土了十块鼓形石,上刻籀文(大篆)四言诗。 每块十首为一组。发现时文字已残缺不全,其内容及刻石时代众说纷纭。有“周宣王 大狩”说,有“周成王”说,有“秦刻”说,还有“北周”说。近人考证定为秦刻,叙述当时贵 族田猎游乐生活。原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②周纲:周朝的纲纪法度。陵迟:衰落。 《诗经·王风·大车》序:“礼义陵迟,男女淫奔。”
     
    ③“宣王”句:周宣王,姓姬名静,厉王 之子,旧时被认为是中兴之主。他曾对淮夷、西戎、猃狁等用兵。
     
    ④明堂:古代帝王宣 明政教的地方。包括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⑤蒐:打 猎。春猎为蒐。《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岐阳:岐山的南面。岐 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⑥遮罗:拦捕。遮,遮拦;罗,用罗网捕获。⑦镌功:将功业刻 在石鼓上。镌,勒、刻的意思。
     
    ⑧嵯峨:山高峻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崇山 巃嵷,崔嵬嵯峨。”
     
    ⑨山阿:山中曲处。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 带女萝。”
     
    ⑩烦㧑呵:劳烦它们呵斥挥去。㧑,通“挥”。
     
    (11)纸本: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 
     
    (12)差讹:差错,错误。(13)词严义密:拓本文字庄严,义理精密。
     
    (14)隶与科:隶书与蝌蚪文。 科,同“蝌”。周时文字头大尾小,形似蝌蚪。(15)蛟鼍:蛟,蛟龙;鼍,鼍龙,即猪婆龙,或 称扬子鳄。
     
    (16)“鸾翔”二句:此二句运用比喻,形容石鼓文的体势飞动和笔锋奇丽,意谓 石鼓上的文字像仙人乘鸾凤翩翩飞下,又像珊瑚碧树的枝柯交错扶疏。翥,飞举;珊瑚 碧树,珊瑚的形状像树枝,故称。
     
    (17)“金绳”句:言石鼓文的笔锋奇劲像金绳铁索,结体 像锁纽般钩连。金绳,一指古封禅仪,以金为绳而编玉简为策,藏玉匮中,缠金绳五 周……《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 上者,靡得而窥也。”二指佛教传说,离垢国以黄金为绳,界其道侧。李白《春日归山寄 孟浩然》:“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18)古鼎跃水:周显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九鼎 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封禅书》)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龙腾梭: 传说晋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身化为龙而去。后称 织梭为龙梭。(见《晋书·陶侃传》)此言字体变化莫测。
     
    (19)陋儒:见识短浅的儒生。 
     
    (20)“二雅”句: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褊迫,狭窄,不宽广;委蛇,雍容自得貌。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也作委佗、逶迤、委移、逶迟、威迟、威夷 等。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此言二雅未收石鼓文之诗是编诗采风者毫无见识。 
     
    (21)掎摭:摘取。羲娥:指日和月。羲,羲和,为太阳驾车的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 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注》:“羲和,日御也。”娥,嫦娥,月神。
     
    (22)滂沱:流泪多貌。《诗 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23)博士:国子监(太学)博士,教授之官。韩 愈曾被征召担任博士。
     
    (24)元和:806年,唐宪宗即位,改年号为元和。
     
    (25)故人:姓名不 详,为凤翔节度府从事,故云“在右辅”。右辅:《三辅黄图》: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京畿内三辅,右扶风别称右辅。今为陕西凤翔。
     
    (26)臼科: 坑坎,安放石鼓之处。
     
    (27)濯:洗去污垢。祭酒:官名,唐时主管国子监的官。
     
    (28)郜鼎:《左 传·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郜国,周文王庶子封国,在今 山东成武县东南。
     
    (29)诸生:太学学生。切磋:《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切,加工骨器;磋,加工象牙;琢,加工宝玉;磨,加工美石。后喻相互间的研讨。
     
    (30)“观 经”句:《后汉书·蔡邕传》载: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等奏求定六经文字,以朱笔 亲写于石碑,使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后人称为熹平石经。当时来参观摹写者 的车马络绎不绝,拥塞街巷。鸿都,东汉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元年(178)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
     
    (31)节角:指石鼓文字的笔画棱角。
     
    (32)不颇:不 偏斜。
     
    (33)无佗:无他,没有什么损坏。
     
    (34)老于事:老于世故。
     
    (35)讵肯:岂肯。感激:感动 激发。媕娿:依违随人,没有主见。
     
    (36)敲火:言牧童无知,敲打石鼓爆出火星。砺:摩擦。 
     
    (37)摩挲:对文物抚摸,表示爱惜。
     
    (38)烁:金属熔化。烁,通“铄”。
     
    (39)空吟哦:白费心思。
     
    (40)“羲之”句:沈德潜《唐诗别裁》:“隶属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右军意。” 而这里韩愈推崇石鼓文,羲之的书法自然是俗了,含贬义。姿媚:婉美媚人的姿态。此 言追求柔美之姿。
     
    (41)博白鹅:《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 之往观,求购甚切,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42)八代:指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43)则那:奈何,怎么办。
     
    (44)丘轲:孔丘、孟轲。
     
    (45)论列:论次评定。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已亏形为扫除之吏……论列是非,不亦 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46)如悬河:喻人健谈,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世说新 语·赏誉》:“王太尉(衍)云:郭子玄(象)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47)蹉跎:虚度岁 月。这里作白费心思解。
     
     
  •           这是一首赞美文物石鼓的诗。石鼓于初唐时出土,满是苔藓泥滓,时遭冷 遇,难与郡国之所出鼎彝相提并论。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略带一 笔,韦应物虽写过一首《石鼓歌》,亦属下乘之作。诗中“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句,倒 是开启了石鼓属于什么朝代的千年的聚讼之门。韩愈此诗问世,大大提高了石鼓的“光 价”。此诗首四句,点出写作的起源。一个“劝”字,下得精当,见出诗人能够胜任这一 任务,没有犹豫,无法推诿。倘若易为“请”“求”等字,则不足以传神。“才薄”乃谦虚之 辞,亦可知石鼓文之文词深奥、气焰慑人、难以解读矣。自“周纲凌迟四海费”至“鬼屋 守护烦㧑呵”为第一段。 前十句韩愈承袭韦苏州系年之说,想象周宣王挥戈平乱,中兴 王室,大开明堂,接受朝贺,率众围猎,勒石纪功等情景。这里用了一连串动词和“四海” “天戈”“万里”“万世”等词,显得场面尤为壮阔,气派特别宏伟。而宪宗元和年间采取 铲除藩镇、抑制宦官、中兴唐室与周宣王时代有极为相似之处。诗人颂扬周宣王,无疑 融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也许是诗人重视石鼓的原因。“雨淋日炙”句,写出了石鼓 所受的千年劫难,用语何其概括、凝练! “鬼物守护”句,言石鼓乃稀世之珍,若无鬼神 呵护,何以保存如此完好? 此二句为下文具体描绘石鼓文做好了准备。自“公从何处 得纸本”至“掎摭星宿遗羲娥”为第二段。此段前十句,先写石鼓文字体的古朴,辞义的 深奥,笔画的残缺。这一切都能让诗人心荡神怡,赞叹不已。紧接着又用鸾凤飞翔、珊 瑚交柯、金绳穿锁、禹鼎出水、龙梭离壁等一连串的比喻,描绘出石鼓文线条的夭矫流 美,笔力的雄健劲挺,走势的曲折飞动,使那极富神韵的文字皆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 给人以审美的艺术享受。诗人善于用浪漫的想象把普通的文字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 的画图,见出其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后四句写诗人痛斥 陋儒,对《诗经》之“二雅”不收石鼓文深表遗憾。对此四句,后人多有责难,如宋洪迈《容 斋随笔》就言韩公“矜夸过实”“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今世所传 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此乃胶柱鼓瑟之 责难。韩公之本意在于运用艺术的夸张,获得烘云托月的效果。此段文字形象生动, 能使读者为之动容,获得极为丰富的审美感受,可谓全诗的精华。自“嗟予好古生苦晚” 至结尾为第三段。始二句嗟叹自己“生苦晚”,为石鼓不受重视的命运而“涕泪滂沱”。 接下来写自己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韩公托故人掘坑穴,安置石鼓;又斋戒 沐浴,报告上司,希望把石鼓运到京城,留存太学,供诸生研究切磋。诗人痛斥朝中大 官的“老于世故”,麻木不仁,毫无主见;叹息牧童的无知,敲火石鼓,磨砺牛角。紧接着 又用蔡邕“正定六经”“观经鸿都”、车马填咽和王羲之用数纸《道德经》换取白鹅的两个 典故,言其隶书和楷书都能受到当朝人们的重视,而古朴苍劲具有“光价”的石鼓文如 今却受到当局的冷落,这是为什么呢?如此对比,便收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可见用典 之妙。最后,诗人希望在这崇尚儒学的太平时代,有善辩者能向皇上建言,让石鼓能得 以“风光”。此段用笔冷峻,有忧虑,有惋惜,有感喟,有希望,写得苍凉沉郁,能摇撼人 心! 此诗六十六句,一韵到底,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波澜起伏。此诗用字响亮,铿锵 激越,朗朗上口,字里行间似有一股郁勃之气喷薄回荡。辛文房赞其诗曰:“驱驾气势, 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唐才子传·韩愈》)此赞完全合于此诗,绝非虚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唐初发现石鼓后,引起不少人研究。诗人以其文学家、史学家的特殊敏感,于元和元年 (806) 任国子博士时,曾对石鼓的保存和研究提出过建议,未被采纳。元和六年 (811),诗人在张籍处又见石鼓文早期拓本,颇为爱赏,写作此诗进行呼吁。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可惜石鼓的不被重视,建议当局设法加以保护,并考究石鼓的由来、石鼓文的含义和书法。
     
       首四句诗人自谦没有李白和杜甫的文才,面对石鼓不敢作歌。“石鼓文”,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纸本。
     
       “周纲凌迟四海沸”至“鬼物守护烦鄏呵”: 追述石鼓来源于周宣王的遗物。周朝政治秩序混乱,时局动荡不安,周宣王愤怒地发动战争并取胜,不少诸侯向周称臣。为了记录宣王的功名,开山凿石而制作石鼓,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
     
        “公从何处得纸本” 至“古鼎跃水龙腾梭”: 刻划石鼓文的 “辞严义密” 和书法“不类隶与蝌”,突出石鼓文极具保存价值。在描绘石鼓文的书法时,想象丰富,比喻形象。石鼓文上那些笔画缺损处,像快剑把蛟龙断了似的; 字体飘逸如鸾飞凤舞,似众仙至天而降; 字体交错似珊瑚树枝干; 笔画奇劲有力如金绳铁索; 文字结构如锁纽般互相钩连。
     
        “陋儒编《诗》不得入”至“对此涕泪双滂沱”: 深表石鼓文不被《诗经》收编的遗憾。诗人认为《诗经》未收石鼓文,就像拾了星星而丢了太阳和月亮一样。诗人还为《诗经》未收石鼓文而伤心落泪。
     
        “忆昔初蒙博士征”至“经历久远期无佗”: 回忆自己最初发现石鼓的经过,并且建议将其保存于太学。诗人初识石鼓就以为是不可多得的“至宝”,毡包席裹即可运输到太学,安置在高屋深房,不会遭受任何损坏。诗人运用 “郜鼎”和“观经”衬托石鼓文的宝贵。
     
        “中朝大官老于事”至“无人收拾理则那”: 叙写朝廷大官深谙事故,诗人的进谏不被采纳,痛惜石鼓在时光流逝中被废弃。“六年”照应上文的“忆昔”,用“羲之俗书”衬托石鼓文的书法价值。
     
        结末六句: 痛切陈词,希望当局在尊崇儒术的时候,能够将石鼓列在太学。“呜呼”既照应“嗟余”,又叹息自己的意见可能是枉费心机。
     
        全诗感情激昂,极具感染力; 想象丰富,文简意丰。
  •  
        开头四句总起,先点明写作缘起:张籍拿着石鼓文拓片劝我试写一首 题咏诗,但诗人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石鼓”二字凡三见,似乎 平淡拖沓,其实不然。韩愈开创以文为诗的先河,不避同字且不避同式, 正是古文的惯习。“劝”字下得十分精当,它省去了诗人几多犹豫的潜台 词与推诿的闲笔墨,具有一字九鼎之效。
     
        “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首先前十句是诗人想象周宣王 中兴王室、临御海内以及驰逐围猎、勒石铭功的图景。用了“大”、“骋”、 “万里”、“万世”等词,极状场面的壮阔和气派的雄伟。此前李唐王朝皇权 受到极大削弱,社会矛盾激化,已有衰落趋势,宪宗登基后采取铲藩镇、抑 宦官政策,使朝政出现中兴之兆。这段描写在歌颂周宣王雄才大略同时, 也传达出诗人切望重振颓纲以臻于尊王攘夷的郅治局面的心声。“雨淋 日炙野火燎”二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略写石鼓流传千年历尽劫难,认 为石鼓得以完好保存是有鬼神呵护,为下文的切入阐发作好铺垫。
     
        往下十四句是专对石鼓文作具体描述。文辞的深奥,字体的朴茂,都 使“好古”的博士先生惊叹不已,即使剥蚀斑驳,仍赞不绝口。在那些古拙 的字迹间,诗人任凭审美意识纵情驰骋:夭矫流美的线条,多像鸾凤翔舞, 云君来下;交互牵掣的点画,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珊瑚丛生的龙宫水府。笔 力的雄健,使他想到金绳铁索的劲挺;笔势的飞动,似乎只有用禹鼎出水、 龙梭离壁才能传其神韵。原本静止的书迹都化成了活泼的形象,诗人用 浪漫的想象把常景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的图画。接着诗人痛斥陋儒,深 憾孔子,用艺术夸张来烘云托月,恨之越深,爱之越切。这一段是全诗的 精华,其驾驭形象思维手法独特,传递出强烈的审美感受。
     
         “嗟予好古生苦晚”以下结合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有追述,又有夹 议,但更多的是流露出隐隐的惆怅和深深的惋惜。“忆昔”十八句叙发现 石鼓的经过,后建议留置太学。韩愈在文学上力矫时弊,主张崇古,因此 他竭力称扬石鼓文;同时又身居博士,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 “中朝”十句叙当局不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中朝大官只关 心仕途财富,对区区石鼓无动于衷,一个“老”字生动地勾画出那种麻木不 仁的昏聩神情。石鼓仍继续其日销月蚀而归于沦灭的厄运,诗人据理力 争仍于事无补,不禁心灰意冷,苍凉沉郁的长叹,使人觉得诗人不仅在哀 叹石鼓的不幸,而且简直是在嗟叹寒儒的卑微。为反衬现实的荒诞,诗人 还用了两个典故,显得格外深刻而有力。第一个是蔡邕。后汉熹平四年 (175),灵帝不满于当时文字使用的混乱,特命蔡邕与堂溪典等正定六经 文字,由蔡书丹于碑,刻成后置于鸿都门前,每日前来观看的车辆,使街道 为之阻塞。第二个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喜鹅颈之宛转,见山阴道士所 养群鹅而爱之,道士因索写《道德经》一部,举群相赠。蔡、王二人都是书 圣,但前者擅隶书而后者工行草,这两种比石鼓文晚起得多的书体尚且如 此风光,那么当局的冷落石鼓,到底于心何忍?用典之妙,起到了振聋发 聩的效果。最后六句透露诗人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 太学。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之情,强调保存和研究石鼓及石 鼓文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章法 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锵,诗人在描绘石鼓文书法的妙处时,运用了多种 比喻,进行淋漓尽致的渲染,颇有感染力。
     
     
  •      石鼓初唐时出土于凤翔府天兴县 (今陕西宝鸡)三畤原。这一事情如发生在今天,必会惊传为“考古新发现”而震动中外,但是彼时却不可思议地有些萧然。由于在当局眼中它们不过是几块长满苔藓的破玩意儿,因此其遭遇自难与郡国之所出鼎彝相提并论了。就诗歌而言,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带过一笔,此后韦应物虽写过一首《石鼓歌》,但因缺乏热情和略欠文采,恐怕在《韦苏州集》中也属下驷之作。只是他诗中“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句,倒开启了鼓属何代的千年聚讼之门。及至韩愈的这首力作问世,才使石鼓之“光价”在后人心目中大大地增强和提高了。今天上距韩愈作歌又过去一千多年,十面石鼓尽管已无完字,但仍作为一级文物陈列在故宫博物院里,这不得不归功于韩愈的呼号之力吧!
     
       开首四句明白如话,点出了写作的缘起:张籍拿着石鼓文拓片来劝我试写一首题咏诗,李杜大手笔已不在世上,这非同一般的事情叫才疏学浅的我多么难堪啊! 这四句中,“石鼓”二字凡三见,似乎平淡拖沓,其实不然。韩愈开创以文为诗的先河,不避同字且不避同式,正是古文的惯习。需加留意的是,一个“劝”字下得十分精当,它省略了诗人几多犹豫的潜台词与推诿的闲笔墨。倘若易以“请”、“求”等寻常字眼,皆不足以传神。韩愈向来自负于“金石刻画臣能为”(李商隐《韩碑》),但对此却自惭才疏,那么石鼓文的气焰慑人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
     
        从“周纲陵迟四海沸”到“鬼物守护烦撝呵”为一段。前十句是诗人想象周宣王中兴王室、临御海内以及驰逐围猎、勒石铭功的图景。用了“沸”、“愤”、“大”、“骋”、“万里”、“万世”等词,极状场面的壮阔和气派的宏伟。韩愈之所以承袭韦应物系年的说法,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唐朝自经安史之乱,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外族侵凌,大臣猜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李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宪宗登基后采取铲藩镇、抑宦官的政策,使朝政出现了中兴之兆。诗人看到了历史的相似之处,因而在歌颂周宣王雄才大略的同时,自然融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宪宗即位之初平定剑南节度使刘闢后,韩愈即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元和圣德诗》,对嗣皇的英明果断备加赞扬。是以《石鼓歌》的这段描写正曲曲传出了诗人切望重振颓纲以臻于尊王攘夷的郅治局面的心声。“雨淋日炙野火燎”二句,是承上启下的关纽。把石鼓流传千年而历尽的劫难浓缩在七字之中,这是略写。诗人以为石鼓得以完好保存,如果没有鬼神呵护是不可想象的,仅此而言,石鼓本身就已是稀世珍异,又遑论其他无算的文物价值呢。寥寥两笔便为下文的切入阐发作好了准备。
     
          接下来十四句是专对石鼓文作具体描述的。文辞的深奥,字体的朴茂,都使“好古”的博士先生心荡神怡美不胜收。即使剥泐斑驳,他也会忍不住地赞叹一番。在那些古拙的字迹间,诗人任凭审美意识插翅翱翔:夭矫流美的线条,多象鸾凤翔舞,云君来下;交互牵掣的点画,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珊瑚丛生的龙宫水府。笔力的雄健,使他想到金绳铁索的劲挺; 笔势的飞动,似乎只有用禹鼎出水龙梭离壁才能状其神韵……原本静止的书迹都化成了活泼的形象,他不禁沉浸在美的超然享受之中了。美感的获得与否,取决于审美体验的深浅程度,尽管韩愈断未见过“鸾翔凤翥众仙下”,但现实生活中的百鸟和鸣和万舞翩跹却并不鲜见。常人或许只能以平常的语言道出,而诗人却善于用浪漫的想象把常景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的图画。对于石鼓文,韩愈并没有满足于正面的描写,他痛斥陋儒,深憾孔子,无非是想获得烘云托月的效果。后人不明乎此,因而有胶柱鼓瑟的责难,如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云: “文士为文,有矜夸过实,虽韩文公不能免。如《石鼓歌》极道宣王之事,伟矣,至云: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今世所传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但只需看看韩诗中“读难晓”、“得切磋”之句就可知道,诗人如此说不过是艺术的夸张,所谓恨之越深,爱之越切,如此而已。这一段是全诗的精华,原因在于它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把丰富的审美感受感染给了读者,相信没有哪一个人读到此,会不为之动容而获得永难磨灭的印象。
     
        “嗟予好古生苦晚”以下直到结尾为最后一段。这段结合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有追述,又有夹议,但更多的是流露出隐隐的惆怅和深深的惋惜。韩愈在文学上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进学解》)为己任,为了力矫时弊,他才主张崇古。因此他竭力称扬石鼓文,也应是这个文学宗旨的组成部分。他身居博士,“职是训诂” (《元和圣德诗》),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为此,托故人度量坎坑,为安置作好了准备,又戒斋沐浴郑重其事地报告上司,本以为裒致“至宝”是咄嗟可办的举手之劳。然而无情的现实把他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那班尸位素餐的老爷关心的只是升官发财,他们对区区石鼓是丝毫不会“感激” (激动)的!在这里,一个“老”字活脱地勾画出那种麻木不仁的昏聩神情。眼看石鼓仍将继续其日销月烁而归于沦灭的厄运,诗人真是忧思如焚。虽说目下标榜儒术,但据理力争恐怕还是于事无补,歌到这儿,韩愈不禁心灰意冷,喟然长叹了!这一段写得苍凉沉郁,使人觉得诗人不仅在哀叹石鼓的不幸,而且简直是在嗟悼寒儒的卑微。为了反衬现实的荒诞,诗人还运用了两个典故,显得格外深刻而有力。第一个是蔡邕。后汉熹平四年,灵帝不满于当时文字使用的混乱,特命蔡邕与堂谿典等正定六经文字,由蔡书丹上石,刻成后置于鸿都门前,每日前来观看的车辆,使街道为之阻塞。第二个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喜鹅颈之宛转,见山阴道士所养群鹅而爱之,道士因索写《道德经》一部,举群相赠。蔡王二人都是书圣,但前者擅隶书而后者工楷则,这两种比石鼓文晚起得多的书体尚且如此风光,那么当局的冷落石鼓,到底于心何忍呢?用典之妙,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这首长诗一韵到底,如长河之贯下,波澜老成。诗中又多用响字虚词,铿锵激越,朗吟上口,便觉有一股郁勃之气喷薄于字里行间。如果用“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 (辛文房《唐才子传·韩愈》)的赞语来衡量此首歌行,自然会觉得绝非虚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